(中國新貌)“國寶”大熊貓:棲居更美境 云游更廣天

分享到:
分享到:

(中國新貌)“國寶”大熊貓:棲居更美境 云游更廣天

2024年10月02日 18:03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社成都10月2日電 題:“國寶”大熊貓:棲居更美境 云游更廣天

  作者 王利文 安源

  “國寶”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野生動物,以“黑白分明”和憨態(tài)可掬的模樣廣受世界喜愛,更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不可或缺的旗艦代表。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改善,大熊貓人工繁育技術取得重大突破。1950年,出臺相關辦法保護大熊貓的繁衍;1974年,第一次大熊貓野外調(diào)查研究啟動;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將大熊貓受威脅等級從“瀕危”降級為“易?!?;2021年,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大熊貓圈養(yǎng)種群數(shù)量達到728只,野外種群總量增長至近1900只,“國寶”保護實現(xiàn)非凡跨越。

2021年11月12日,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海歸大熊貓“寶寶”在四川臥龍產(chǎn)下的“雙胞胎”迎來出生百日。圖為飼養(yǎng)員和大熊貓“寶寶”的大仔在一起?!?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大熊貓繁育破解“三大難題”

  2024年6月,隨著雙胞胎寶寶出生,8歲的大熊貓“盼青”第二次成為母親。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簡稱“熊貓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幾個月大的幼仔正依偎在它懷中熟睡。

  過去,發(fā)情難、配種受孕難和育幼成活難“三大難題”曾一度制約大熊貓圈養(yǎng)種群發(fā)展。在大熊貓故鄉(xiāng)四川,熊貓中心等機構設立多個基地,肩負起大熊貓救護、繁育、野化放歸和科學研究等重任。今年的圈養(yǎng)大熊貓集中產(chǎn)仔季,繁育工作在四川臥龍、都江堰、雅安等地“多點開花”。

  “通過改善生活環(huán)境、調(diào)整營養(yǎng)結構、加強發(fā)情誘導、激素檢測、完善人工授精和育幼技術等一系列措施,大熊貓人工繁育技術實現(xiàn)歷史性飛躍?!毙茇堉行姆庇龑<覐堎F權介紹,熊貓中心構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繁育種群,也為大熊貓野化放歸和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8年12月27日,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大熊貓“小核桃”在都江堰市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被放歸大自然。(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竹林隱士”棲居更美境

  大熊貓以竹為主食,四川有20多種其可食用的竹類。位于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崇州片區(qū)的文井江鎮(zhèn)是最大的牛尾筍種植區(qū),目前正值采摘期。2.1萬余畝牛尾筍迎來豐收,被運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等地。

  與竹林伴生的針葉闊葉混交林為野生大熊貓?zhí)峁┝思木印a(chǎn)仔所需的樹洞?!爸袊陙砑涌旄盍褩⒌氐男迯团c連通,建立了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主體的大熊貓自然保護地體系,讓它們的自然家園更加‘宜居’。”熊貓中心副主任、首席專家李德生表示,在2.2萬平方千米的國家公園內(nèi),約72%的大熊貓野外種群得到保護。

  野化放歸是復壯野生大熊貓種群的重要手段。截至目前,中國已野化放歸12只圈養(yǎng)大熊貓。李德生稱,未來,熊貓中心計劃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新野化培訓圈,分批次采取就地培訓及放歸,讓更多“竹林隱士”回歸自然。

7月5日,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的海歸大熊貓“添添”在基地獸舍里安享家鄉(xiāng)生活。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最萌外交官”云游更廣天

  不久前,大熊貓“金喜”“茱萸”在西班牙與公眾見面,“武雯”在荷蘭第二次產(chǎn)仔,旅日大熊貓“比力”“仙女”等陸續(xù)回國。近年來,中國已與20個國家的26個機構開展合作交流,聯(lián)合攻克了大熊貓飼養(yǎng)繁育、疾病防治、放歸自然等領域技術難題。大熊貓也受到各國民眾的喜愛。

  “今年,中國將與美國、澳大利亞和奧地利開啟新一輪大熊貓國際合作?!敝袊鴩伊謽I(yè)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二級巡視員張月表示,大熊貓國際合作在促進民間友好交往、傳播生態(tài)文明理念等領域發(fā)揮了獨特的積極作用,已成為世界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合作的模范典型。

  此外,大熊貓還成為一扇窗,吸引海外友人了解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日籍飼養(yǎng)員阿部展子苦練中文并留學中國,做起“大熊貓媽媽”;日本攝影師高氏貴博數(shù)年如一日拍攝大熊貓……這些生動的故事,正是“最萌外交官”促進國際交流與理解的寫照?!皝淼竭@里,就會知道中國為大熊貓保護繁育所作出的巨大貢獻?!痹谛茇堉行难虐不兀呤腺F博由衷感嘆。(完)

【編輯:葉攀】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