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首頁  視頻首頁  中國風
版權(quán)聲明:中新視頻版權(quán)屬中新社所有,未經(jīng)書面許可的使用行為,本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閻崇年:讀史閱世一甲子   編導:紀若晨   攝像:孫恒業(yè) 李碩行

  【解說】

  他是中國清史專家,著書立說,85歲筆耕不輟。

  【同期】閻崇年

  我這一生,六十年廢寢忘食讀書為的什么呢?就是為了繼承傳統(tǒng)文化,為了在文化上給我們國家做一點歷史的積累。

  【解說】

  他被譽為大器晚成典范,古稀之年成為盛名在外的學術(shù)明星。

  【同期】閻崇年

  我曾經(jīng)碰到一個老太太,(她說)我們?nèi)逅腥耍信嫌讻]有人不知道閻老師。

  【解說】

  他通過電視講座廣為人知,讓歷史走近普通觀眾,卻也備受爭議。

  【同期】閻崇年

  有人罵名人,他借著出名,是吧?誰有名罵誰。我都不計較這些事情。

  【解說】

  這天清晨,閻崇年在自己的書桌前奮筆疾書。他剛剛過完自己的八十五歲生日,雖然早已到了頤養(yǎng)天年的年齡,他依然筆耕不輟,潛心修改即將出版的史學專著。

  【現(xiàn)場同期】閻崇年

  我這個論文集名字叫《閻崇年史學論文集》,具體的現(xiàn)在分作五卷。我初稿已經(jīng)有了,我還正在修改。在字斟句酌,包括標點符號,希望每一句話說得盡可能都到位。

  【解說】

  讀史閱世六十載,閻崇年幾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術(shù)研究中。80歲之后,每當出版新書,都會被外界猜測是封山之作,他卻總能出人意表。

  【現(xiàn)場同期】

  13-14(年),15-16(年),17-18(年)。這個書柜呢,全是我自己寫的書,或者光盤。

  【解說】

  從2015年開始,閻崇年以年均一部的速度先后出版了多部史學著作。2018年,84歲的閻崇年推出歷史專著《森林帝國》,洋洋十七萬言,再顯強大學術(shù)“野心”。

  【解說】

  為何只有幾十萬人口,軍隊也不過十萬人的滿族,能夠打敗有上億人口,百萬軍隊的明朝,建立清王朝統(tǒng)治二百余年?這個問題因清太祖努爾哈赤起兵于赫圖阿拉,被史學界稱之為“赫圖阿拉之問”。晚年的閻崇年試圖給出答案。

  【同期】閻崇年

  我就用了“統(tǒng)合”這詞,可以保留各自的特點,大局我們是合起來的。這努爾哈赤起兵之后啊,把整個東北統(tǒng)一了。第二他高明之處,滿蒙聯(lián)盟。第三個漢族,漢族我組織漢軍,分化一部分漢人,在東北做漢軍。那么這個帝國形成,就在康熙達到高峰。(清朝早期)高原文化又統(tǒng)合。先把達賴給冊封了,又把班禪給冊封了。這樣經(jīng)過幾代人努力,森林文化,草原文化,高原文化,農(nóng)耕文化,這四大文化把它統(tǒng)合起來,它力量就大了。

  【解說】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長城、大興安嶺,到貝加爾湖、庫頁島,閻崇年不畏高齡,親身前往進行田野調(diào)查。用他自己的話說,研究學問得有一種毅力。

  【同期】閻崇年

  過年過節(jié)也不休息,春節(jié)七天工作七天,這么干六十年。這個研究學問吶,得有一種毅力。就找準方向,克服種種困難堅持到底。

  【現(xiàn)場同期】閻崇年

  那么這個本來是客廳,客廳就變成我書房了,兩面呢都是書柜到頂,這是我設(shè)計的。我就打書柜呢,一般的書柜沒這么高,一般的書柜兩米就算很高的了。我這書柜兩米六,就是從底到頂,為什么呢,就是能多出兩格的藏書來。

  【解說】

  書架上的《清朝開國史》、《康熙帝大傳》等書,是閻崇年多年來的研究成果。他以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為主要研究對象,議題涉王朝更替、帝王功過、禁宮疑案、京城掌故等,不一而足。

  【同期】閻崇年

  滿族啊,它曾經(jīng)在我們中華文化占一個統(tǒng)治地位。二百六十八年,一直影響著今天。我們加強對這塊的研究,經(jīng)驗我們吸取,教訓我們借鑒。

  【解說】

  1934年,閻崇年生于山東蓬萊一戶漁民家庭。十五歲赴北京求學,二十二歲考入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主攻先秦史。北京作為清代都城,無疑對研究清史更具優(yōu)勢。于是經(jīng)前輩指點,閻崇年轉(zhuǎn)攻清史。上世紀七十年代,在艱苦條件下,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學術(shù)專著《努爾哈赤傳》。

  【同期】閻崇年

  這本書我查了,世界沒有,我們國家也沒有。我是第一本研究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學術(shù)性的傳記。這就奠定我以后,這個研究的基礎(chǔ)。

  【解說】

  在多如牛毛的史料中抽絲剝繭,在各類檔案的字里行間分析考證,學術(shù)之路孤獨而艱難,且清冷自知。直至2004年,電視欄目《百家講壇》熱播,才讓時年已經(jīng)70歲的閻崇年一躍成為學術(shù)明星。

  【同期】閻崇年

  史學工作者的責任兩個,第一學術(shù)研究,第二向大眾普及歷史。那么現(xiàn)在通過電視這個頻道呢,幾百萬人上千萬人,對他們普及歷史知識。增強這些人的愛國意識,增進這些人的文化自信。我覺得作為一個歷史學工作者,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解說】

  借助媒體講解清史獲得名聲的同時,閻崇年也曾面臨諸多質(zhì)疑。有人直指他貶明揚清,對他進行各種攻擊。

  【同期】閻崇年

  全國學術(shù)刊物,到現(xiàn)在沒有一篇文章,說您哪個觀點錯誤,跟你討論一二三四五,一篇都沒有。有人罵名人,他借著出名,是吧?誰有名罵誰。我都不計較這些事情。我們又不是清朝遺老也不是遺少,我們自己也不是滿族人。完全從一個歷史學家來說,來比較盡量客觀來公正對待這段歷史。

  【解說】

  閻崇年曾說,研究歷史,就要敬畏歷史。要敬它的存在,要畏它的教訓。這是他六十年學術(shù)人生的態(tài)度與追求。

  【同期】閻崇年

  歷史科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chǔ)。過去歷史的經(jīng)驗要借鑒,那么歷史教訓要思考。我想這個道理大家也都清楚,作為對我自己的砥礪,也同廣大的學者共勉。

分享到:

《中國風》是一檔文化人物志欄目,聚焦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和文化名家。節(jié)目不拘泥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風格與流派,誠意挖掘文化風行的密碼;精細描摩中華器物之美,展現(xiàn)工匠精神;秉持文化自信,傳遞中華文化獨有的人文精神與東方智慧。

Email:cnstv@chinanews.com.cn

電話:010-88311129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