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jīng)|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chǎn)|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庫|圖片網(wǎng)|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chǎn)經(jīng)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科教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港大學生支教團在京啟程 香港女記者赴內地支教

2006年08月28日 10:12

    由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香港五所大學組成的“香港大學生安利內地支教團”一行十人,將于8月29日赴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三所中學,展開為期一年的義務支教工作。圖為香港大學生安利內地支教團團員臨行前在北京與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團員進行交流。 中新社發(fā) 潘旭臨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網(wǎng)8月28日電,據(jù)北京晨報報道,劉佩姿曾是香港《成報》記者,去年因為采訪內地支教的香港大學生而萌發(fā)了“支教”的想法。今年,她報名參加了第二批內地支教團并順利被選上。27日,包括劉佩姿在內的支教團來到人民大學,與人大的支教隊員們交流。她說:“沒有飯可以吃粥,沒有肉可以吃素,但沒有知識就是絕望!

  去年6月,第一屆“香港大學生安利內地支援教學計劃”啟動,10名來自香港的志愿大學生,開展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三所中學為期一年的義務支教工作。該項計劃也得到了國務院港澳辦、中央駐港聯(lián)絡辦、國家教育部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教育統(tǒng)籌局的高度關注和支持。2006年6月,組織方又招募了來自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以及香港理工和嶺南大學五所高校的10名大學生,成為第二屆支教隊員。他們將在9月1日開學前趕赴湖南吉首,在第一屆香港支教大學生所在的河溪中學、馬頸坳中學和矮寨中學三所鄉(xiāng)村中學任教,分別擔任中文、英文、數(shù)學、音樂及美術等科目的教學工作。

  25歲的劉佩姿胖胖的,笑起來憨憨的樣子。她畢業(yè)于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在《成報》做記者。今年3月31日,因為一次采訪,她的一生都改變了。

  3月31日,劉佩姿作為記者參加了“安利內地支教計劃”新聞發(fā)布會,見到了第一批赴內地支教的香港大學生們。從會場出來,她來到維多利亞港海岸,眺望對岸一棟棟總是蒙上灰霾的高樓!拔夷菚r忽然不知道我每天這么忙碌是為什么?究竟生活是為了工作,還是工作為了生活?我們努力賺錢,單純?yōu)榱松鎲幔窟是滿足無盡物欲,享受虛榮感覺?被工作折騰得七勞八傷的身體,最終安坐在萬余元的按摩椅上,這便是‘享受人生’嗎?不辛勞工作,又怎能支付那某名牌按摩椅?這就是‘人生’嗎?”

  聽到剛剛從內地歸來的支教隊員充實的人生故事,看到他們黝黑的面容,劉佩姿萌生了一個念頭,也去支教——在支教中也許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她以畢業(yè)大學生的身份報名支教團,并最終入選。

  劉佩姿即將來到在湖南省吉首的鄉(xiāng)村中學——河溪中學,擔任孩子們的英語老師。劉佩姿背了滿滿三大箱行李,筆記本電腦上存滿了各地的照片。她希望能讓孩子們看到更多的東西,對于鄉(xiāng)村條件的艱苦她認為“不值一提”。“沒有飯可以吃粥,沒有肉可以吃素,但沒有知識就是絕望,沒有希望不如死。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但愿能為內地小孩帶上點點燭光,讓他們明白世界其實很大,命運由自己主宰。”(代小琳)


 
編輯:吳歆】
:::相 關 報 道:::
·香港大學生:愛心接力貧困山區(qū)支教 造福祖國未來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