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2000年09月25日 星期一

Media999 ad



中新專著>名勝篇>園林建筑

北京兩座“園中之園”



  過去久居北京的人,都對頤和園、北海公園十分熟悉,但對頤和園和北海公園中的兩個境清意適、超塵絕俗的“園中之園”卻常忘懷,甚至未曾瞻顧。這兩個“園中之園”就是頤和園里的諧趣園和北海公署的靜心齋。

  諧趣園位于頤和園內(nèi)的東部,始建于公元1751年(乾隆十六年),是一座風景旖旎,具有蘇州園林特色的一個小園。當年建此園時,是遵照乾隆皇帝的旨意,仿照江蘇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的格局設(shè)計建造的。當時名為“惠山園”,到1811年(嘉慶十六年)重修時改為今名,乃取“以物外之靜趣,諧寸田之中和”意。

  諧趣園以一個圓形小湖為中心,四圍亭、臺、閣、榭環(huán)湖建筑,獨具匠心的設(shè)計者用一條三步一曲,五步一折的游廊串連起來,使之渾然一體,頗具幽美、恬靜、深雅之情調(diào)。據(jù)說慈禧當政時也喜歡諧趣園的清幽寧靜,常來這里游覽、垂釣或賞荷。園中沿小湖建有五座小橋,一排房舍,景物天成,頗具情趣。

  或問諧趣園究竟趣在何處?答者謂有三趣:一是,可以聽到從西北玉琴峽傳來的汩汩水聲,潺潺不絕,聲聲入耳,這是“聲趣”;二是,有一座從外面看只有一層,而實際卻是兩層的“矚新樓”,這句算是“樓趣”;三是,園中有一座小橋叫“知魚橋”,是借用莊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典故,刻畫“水清魚樂”、“魚水交融”之景,這可謂為“魚趣”。

  第二個園中之園——靜心齋,始建于1759年,即乾隆二十二年,原名鏡清齋。乃取“明池構(gòu)屋如臨境”之意。這是一座皇家御苑,人稱“乾隆小花園”。當年乾隆皇帝把它作為讀書養(yǎng)性的所在,后來卻成為清代皇太子的書齋和后妃們避暑消夏之所。

  靜心齋的主景區(qū)迎門而建,紅欄曲廊,金壁輝煌,充滿御苑景象。室內(nèi)陳列的都是宮廷什物,如螺鈿鑲嵌的龍榻、炕桌和坐椅等。壁上掛著明代大畫家仇十洲的《牧羊圖》,慈禧太后親筆畫的《牡丹》等。靜心齋園內(nèi)東面是“抱素書屋”,西間是“畫峰室”,這是當年乾隆帝讀書、習畫的地方。隔著一個水池是“沁泉廊”,那是一座橋廊式精美建筑,北依丘壑,南控中軸,廊下流水潺潺,泉聲若有若無,時有時無,消夏納涼,可嘆觀止了!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電訊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主編信箱

新聞標題檢索:

Media999 ad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