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特寫:澳門“混血文化”能持多久?

  【中新社澳門十二月十七日電】回歸特寫:澳門“混血文化”能持多久?

中新社記者 賈全欣 王曉暉

  一串咖啡館連綴起的新海灣大馬路,深夜,葡萄牙歌曲震人心魄。座位上,中國人、葡萄牙人欲醉欲舞。門外,掛著五星紅旗和葡國國旗,門囗,吊著小天使和鳥籠。

  澳門是東西方文化在遠東最早的交匯點之一。四百年,多少政治波折,民族滄桑過去,留下的,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它們,會不會隨著澳門回歸慢慢失去呢?

 

亦中亦西即澳門

 

  中葡民族混居,兩種語言文字并用,東西方宗教同時傳播,建筑裝飾中西合壁,習俗禮儀滲透吸納,藝術形式互為補充……不古不今,亦古亦今,不中不西,亦中亦西,這就是澳門。

  僅過節(jié)這件事,就深深留下了華洋雜處的印記。供職澳門大學的李觀鼎歷數(shù)澳門的節(jié)日:十一,春節(jié),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冬至;葡國國慶,葡國復興日,復活節(jié),圣體瞻禮,圣母升天,追思節(jié),圣誕節(jié)……近來,情人節(jié)、母親節(jié)、愚人節(jié)日漸流行,教師節(jié)、婦女節(jié)、兒童節(jié)也被接受。

  剛來的時候覺得奇怪,時間長了,覺得這就是澳門,李觀鼎說,沒有中西二元文化的澳門就不是澳門,而兼容兩種文化,正是澳門自信的表現(xiàn),否則,就會一味地遷就或拒絕。

 

“混血文化”是財富

 

  被稱為混血文化的澳門二元文化,是中華文化大系統(tǒng)中非常特殊的一個子系統(tǒng),它是澳門用四百年滄桑歷史換來的文化財富。澳門日報副總編輯陳樹榮認為,應該有清醒的頭腦,把這筆財富承繼下來,傳遞下去。這不僅對澳門有利,而且對國家有利。

  在這一點上,楊允中先生與他不謀而合。這位資深學者不僅深諳澳門經濟,對文化問題也頗多研究。他說,中葡兩種文化基礎不同,力量對比懸殊,發(fā)展程度也存在差異,雖然澳門文化的葡萄牙成份在精心安排下長期保留下來,但語言、習俗禮儀等方面葡文化的影響將越來越少。他認為,即使不發(fā)生重大歷史轉折,這種趨勢也是不可改變的。

 

“當家人”的文化宣言

 

  澳門“當家人”何厚鏵認為:“澳門回歸祖國,既是行政管治權的回歸,也是主流文化的回歸。四百多年來,澳門融匯中華文化與葡萄牙文化,這種開放精神,豐富了文化回歸的內涵,將可在二十一世紀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多元文化的存在和價值,特區(qū)政府必須珍惜”。

  許多人看到新澳門“當家人”何厚鏵的文化宣言都舒了一囗氣。他們期待著,回歸後,“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澳人治澳”的新澳門的新文化,能在剔除糟粕後,保持并弘揚它多元、開放、自由、包容以及商業(yè)和娛樂的性格。

  其實,澳門是個水土豐美的地方,繁茂的大榕樹一棵接一棵,落葉,也發(fā)芽,歷久彌新。這讓人想起澳門的文化,讓人覺得放心,有了土地、陽光、空氣和水,樹就會最自然、也是最好地生長。(完)

最近更新日期:1999年12月17日
© 1999,中國新聞社版權所有,轉載稿件務經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