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朋友出的一本書,列出“赤壁之戰(zhàn)群英年齡表”時,我笑了,同時也想起胡金銓導演往日的談話,胡導演說:“拍好中國電影,最主要是要常識豐富,要多看中國書。給信息時,盡量做到對。目前一些電影電視里,常把錯的當成對的,譬如‘關公燈下讀春秋’的造型就錯了,漢朝時只有竹簡,哪來的書?當時也沒那么高的椅子!
胡導演說的正是“歷史傳統(tǒng)”與“劇場傳統(tǒng)”之爭!關公燈下讀春秋,多有戲劇性,而且日積月累,已成為百姓生活里的一部分了;可是比照史實,卻非如此。所以,當你要挑戰(zhàn)“積非成是”的既定印象時,勢必會經過一番慘烈的爭斗。
吳宇森導演的《赤壁》,就碰上這個問題:當“歷史傳統(tǒng)”碰上“劇場傳統(tǒng)”。請先看看這張表:赤壁之戰(zhàn)那一年,孫權年方二十六,最年輕;諸葛亮二十七,英雄出少年;魯肅三十三;周瑜嘛,也才三十六,赤壁打完不久,他就英年早逝。劉備四十七;曹操,已經五十有三了,最老!
所以《赤壁》里,導演吳宇森的選角是很符合“歷史傳統(tǒng)”的,周瑜、諸葛亮,也給了觀眾一個不同以往的感受。有趣就在于“不同以往”,就史實來看,《赤壁》乃是“老賊”與“初生之犢”之戰(zhàn),但在以往的戲劇文化傳統(tǒng)里,《赤壁》是“老賊”與“老手”之斗!
在我們的文化印象里,諸葛亮,不論在戲曲或小說里,都是個老頭子。諸葛亮是位天才軍事家,他讓劉備言聽計從,又把曹操的八十萬大軍整得潰不成軍,這個人,胸中的丘壑豈能小覷,少年郎又豈能壓得住陣?所以戲曲里的諸葛亮一定是老生、而非小生,這是戲曲創(chuàng)作者考量了心理因素而塑造的形象轉化;一如美男子蘭陵王上陣殺敵時,一定要戴上猙獰面具嚇嚇敵人,是同樣的道理。
但在《赤壁》一片里,吳宇森讓諸葛亮恢復原來的年齡,以天真、善良、帶有童心,又懂得謙虛﹙口頭禪“略懂”﹚的形象,來取代以往僅以謀略取勝的諸葛孔明。所以看金城武與梁朝偉的“瑜亮斗智”,很有新鮮感。
至于周瑜出場亮相,則以軍、民兩條線來塑造這個人物的性格。牧童吹笛、老翁陳情,解決軍民紛擾的一幕戲,既表現(xiàn)了周瑜治軍嚴厲中帶有仁心﹙帶人帶心﹚;也展現(xiàn)他體恤百姓的一面﹙無后顧之憂),江南的田園水鄉(xiāng)不同于北國大地,周瑜的柔中帶勁也不同于曹操的氣魄治軍路線,其實這個“不同”,正是讓周瑜雖僅擁有三萬軍隊,卻不怕曹操八十萬大軍的心理基礎。
三十六,周瑜正值經驗、智能的巔峰,遇上知音“諸葛亮”,合譜一首驚天動地的《赤壁》。吳宇森的《赤壁》是有瑕疵,但他也讓我們看到了故壘西邊真實面貌的一角。
□張靚蓓(臺灣資深影評人)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