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殘運會)金牌首超200枚 中國代表團實現亞殘運會四連冠

分享到:
分享到:

(杭州亞殘運會)金牌首超200枚 中國代表團實現亞殘運會四連冠

2023年10月28日 17: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社杭州10月28日電 (記者 王祖敏)杭州亞殘運會的全部比賽28日結束,中國代表團獲得214枚金牌521枚獎牌,不僅以絕對優(yōu)勢實現了亞殘運會金牌和獎牌的四連冠,且創(chuàng)造單屆亞殘運會金牌數新高,成為首個在單屆亞殘運會上金牌總數突破200枚的代表團。

10月27日,杭州亞殘運會游泳項目的比賽全部結束,中國隊共獲得56金52銀42銅,隊員們在賽后進行慶祝。圖為中國隊隊員歡呼、合影。<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記者 王剛 攝
10月27日,杭州亞殘運會游泳項目的比賽全部結束,中國隊共獲得56金52銀42銅,隊員們在賽后進行慶祝。圖為中國隊隊員歡呼、合影。中新社記者 王剛 攝

  28日是本屆亞殘運會的閉幕日,中國代表團后勁十足,獲得當日46枚金牌中的18枚。其中,殘奧會和世錦賽雙料亞軍、中國盲人足球隊通過點球大戰(zhàn)以2比1戰(zhàn)勝伊朗隊,摘取金牌。

  中國田徑隊再收5金,共獲本屆亞殘運會141枚田徑金牌中的46枚,位居該項目金牌榜榜首。

10月23日,杭州第4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田徑女子200米-T36決賽在黃龍體育中心體育場舉行,中國選手史逸婷以28秒17的成績獲得冠軍并創(chuàng)造該項目新的世界紀錄。圖為史逸婷(左二)在比賽中。<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記者 呂明 攝
10月23日,杭州第4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田徑女子200米-T36決賽在黃龍體育中心體育場舉行,中國選手史逸婷以28秒17的成績獲得冠軍并創(chuàng)造該項目新的世界紀錄。圖為史逸婷(左二)在比賽中。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此外,中國隊還獲得4枚賽艇金牌、3枚乒乓球金牌、擊劍和射箭各2枚金牌,以及舉重1枚金牌。

  至此,杭州亞殘運會的賽事全部結束,共有24個代表團獲得金牌,33個代表團有獎牌進賬。其中,伊朗(44金)、日本(42金)、韓國(30金)、印度(29金)、印度尼西亞(29金)、泰國(27金)、烏茲別克斯坦(25金)分別位居金牌榜的第2-8位。

  中國香港代表團(8金)和中國臺北代表團(4金)分列金牌榜的第10位和第13位,獲得1枚銅牌的中國澳門代表團與另5個代表團并列第28位。

  官方消息稱,本屆亞殘運會共進行了近3000場比賽,產生501枚金牌。截至27日,共打破21次世界紀錄、70次亞洲紀錄、263次賽會紀錄。

  本屆亞殘運會共有44個國家和地區(qū)代表團的近5200人參加,是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屆亞洲殘疾人運動盛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共有逾400名運動員參賽,實現了22個大項全覆蓋。除了國際象棋和輪椅網球外,中國隊在20個大項中均有金牌進賬。

  田徑、游泳、乒乓球、輪椅擊劍、舉重、羽毛球、自行車、射箭是中國殘疾人體育的8個優(yōu)勢項目。在本屆亞殘運會上,這八大“王牌”共為中國代表團貢獻182枚金牌,占其金牌總數的85%。

  其中,游泳獲得該項全部97枚金牌中的56枚,舉重摘得20枚金牌中的14枚,自行車獲得30枚金牌中的19枚,輪椅擊劍更是席卷全部18枚金牌中的16枚。

10月27日,杭州亞殘運會游泳項目的比賽全部結束,中國隊共獲得56金52銀42銅,隊員們在賽后進行慶祝。圖為蔣裕燕展示金牌。<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記者 王剛 攝
10月27日,杭州亞殘運會游泳項目的比賽全部結束,中國隊共獲得56金52銀42銅,隊員們在賽后進行慶祝。圖為蔣裕燕展示金牌。中新社記者 王剛 攝

  在選手獎牌排行榜中,中國運動員包攬前9名。其中,中國代表團閉幕式旗手、19歲的游泳小將蔣裕燕以7金1銅共8枚獎牌,位居選手金牌數和獎牌數的雙第一。

  本屆亞殘運會主火炬手、上屆亞殘運會游泳7金得主徐佳玲以6枚金牌占據選手金牌數次席、獎牌榜第三。東京殘奧會兩金得主、中國輪椅擊劍名將辜海燕獲得5金1銀,成為選手獎牌榜前五名中,唯一一位非游泳選手。

  亞殘運會自2010年起在中國廣州開始第一屆,迄今已是第四屆,其前身為遠東及南太平洋地區(qū)殘疾人運動會。在前3屆亞殘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的金牌數分別為185枚、174枚、172枚,已實現金牌和獎牌的三連冠。

  中國殘疾人體育不僅在亞洲獨占鰲頭,在世界也處于領先地位。在東京殘奧會上,中國代表團實現殘奧會金牌和獎牌五連冠;在北京冬殘奧會上,中國代表團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位居冬殘奧會金牌和獎牌雙榜第一。(完)

【編輯:劉歡】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