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體育新聞

從廣州看倫敦:中國軍團“半江瑟瑟半江紅”

2010年11月27日 17: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11月27日,中國飛毛腿名將周春秀以2小時25分00秒的賽季最佳成績,奪得廣州亞運會女子馬拉松金牌。另一名中國選手朱曉琳獲得銀牌,朝鮮選手金琴玉得到銅牌。中新社記者 賈國榮 攝  

  中新社廣州11月27日電 題:從廣州看倫敦:中國軍團“半江瑟瑟半江紅”

  中新社記者 王祖敏

  第16屆亞運會27日在廣州閉幕,中國代表團不僅再次鞏固了亞洲體壇霸主地位,而且以199枚金牌數創(chuàng)造了亞運史上的金牌總數新高。

  但亞運會只是一次“中考”,真正的“大考”將是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從廣州看倫敦,中國軍團有喜有憂。

  新秀出彩,中國收獲倫敦奧運希望

  一批新人表現搶眼,成為中國軍團在本屆亞運會上的最大亮點。體操小將眭祿和游泳小花唐奕均以4枚金牌數成為中國軍團的“多金王”。在男子1500米自由泳決賽中,不滿19歲的孫楊打破亞洲紀錄,他的成績距世界紀錄不足一秒,其金牌堪稱中國軍團中含金量最高的一枚。

  在中國代表團的199枚金牌中,有127枚由第一次參加綜合性運動會的年輕選手獲得。王適嫻(羽毛球女單冠軍)、李哲思(游泳2金)、李玄旭(游泳1金)、胡亞丹、何敏(跳水1金)、丁寧、劉詩雯(乒乓球女團冠軍成員)、楊哲(男子舉重105公斤金牌)……這些來自不同項目的小將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90后”,她們中的不少人都將肩負倫敦奧運重任,并成為中國體壇未來中堅。

  優(yōu)勢恒“優(yōu)”,仍是倫敦奧運主要奪金點

  在本屆亞運會上,乒乓球、跳水、體操、羽毛球等中國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仍有上佳表現,其中有“夢之隊”之稱中國跳水和中國乒乓球都上演金牌了大包攬,體操席卷了全部14枚金牌中的13枚,追平歷史最佳戰(zhàn)績。

  中國槍手的21枚金牌雖然不如上屆的27枚,但仍然在亞洲各國中遙遙領先;在代表了世界水平的羽毛球賽事中,中國隊也獲得了全部7枚金牌中的5枚;中國舉重隊也以超過半數(8枚)的金牌成為最大贏家,其中女力士李萍成為本屆亞運會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選手。

  除了柔道、擊劍之外,中國軍團在優(yōu)勢項目上的表現相對穩(wěn)定,這些項目也將是其在倫敦奧運會上最主要的奪金點。

  多數金牌含金量不高,廣州給倫敦敲響警鐘。

  199枚金牌雖然再次證明了中國體育在亞洲的絕對實力,但整體水平不高使大部分金牌的含金量大打折扣。

  中國游泳獲得了創(chuàng)造歷史的24枚金牌,但除了少數項目有所突破外,絕大多數成績差強人意。此外,日本隊狀態(tài)不佳,也在無形中成全了中國隊。

  田徑賽場,劉翔的王者回歸并不能“一俊遮百丑”。男子100米,新“飛人”勞義雖然為中國田徑實現了突破,但其成績卻名列歷屆亞洲飛人中的倒數第二名。其他中國選手的金牌成績,在世界大賽上均難有太大競爭力。

  射擊賽場唯一打破的一個亞洲紀錄,是非奧項目的男子10米移動靶。中國射擊隊總教練王義夫坦承:“很多人在亞運會上打出了國內城運會的水平!

  除李萍兩度打破世界紀錄外,舉重冠軍的成績也多與個人最好成績有一段距離。

  三大球起色不大,中國體育恐失“人氣”

  本屆亞運會,也被認為是低谷中的中國三大球的“救贖”之戰(zhàn),遺憾的是,在本屆亞運會上,多數隊伍未能讓人感受復興之勢。

  似乎永遠處于低谷的中國男足低迷依舊,他們以0:3完敗韓國隊止步16強。在少帥李霄鵬執(zhí)掌教鞭后,中國女足有所起色,但第四名也是這支曾獲奧運會和世界杯雙料亞軍的榮譽之師在亞運會上的最差成績。

  在北京奧運會上以第五名取得歷史突破的中國男排,又一次在家門口的大賽中給人以“意外”——無緣四強,中國男排也創(chuàng)造了亞運最差戰(zhàn)績。

  中國男籃成功衛(wèi)冕,更像是老將王治郅的輝煌絕唱。正是他多次力挽狂瀾,中國隊才能在淘汰賽中涉險晉級,并最終奪冠。但在姚明、王治郅都行將退役之際,誰來扛起中國男籃大旗?中國女籃蟬聯(lián)冠軍,但亞洲整體水平相對較低,這支目前仍然處于青黃不接狀態(tài)的隊伍在奧運會上的競爭力值得懷疑。

  在三大球中表現最好的當屬中國女排,她們在決賽中逆轉韓國,讓人依稀看見老女排的身影。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固然可嘉,但形成如此被動的局面卻是因為實力的嚴重滑坡。

  得田徑者得天下,失游泳者失半壁。作為最有群眾基礎、最受觀眾關注和喜愛的三大球項目如果難以振興,中國體育流失的則是人氣和民心。

參與互動(0)
【編輯:齊彬】
    ----- 體育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