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體育新聞

專家詳解廣州夜景照明規(guī)劃:最重要粵味元素是水

2010年11月14日 15:50 來源:羊城晚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如果給一個制高點,華燈初上時分,視線從北端的廣州東站,南下中信廣場、天河體育中心,直至“小蠻腰”,我們可以看到一條白光為主的亮帶,這就是新中軸,美得流暢。誰都不會否認,而今呈現在公眾面前的羊城夜景靚了,上了一個臺階,而這很大程度上得歸功于一年前開始實施的夜景照明規(guī)劃。

  所謂夜景照明規(guī)劃,是指一定時期內,城市照明布局、建設、管理的原則指導與綜合部署。

  亞運會開幕式當天,負責《廣州城市景觀照明規(guī)劃》、珠江和新中軸照明詳細規(guī)劃的清華大學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光環(huán)境設計研究所有關負責人,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的專訪,解析羊城夜景規(guī)劃藍圖。

  問:從設計者角度來說,與一年前相比,廣州夜景有哪些不同?

  答:廣州的夜景有突出優(yōu)勢,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傳承,經濟發(fā)達,氣候適應戶外活動,傳統上市民夜生活豐富,有較高的心理預期,且城區(qū)景觀照明已有較好的基礎。但各區(qū)域景觀照明發(fā)展不平衡,區(qū)域特征不明顯,缺乏統一秩序。具有廣州形象代表意義的載體不夠突出,光污染和能源浪費的現象仍比較多見,通過一年的建設,珠江、新中軸兩條軸線,天河體育中心,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亞運城、大學城等重要亞運場館,重要交通路徑和重要地標的夜景建設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初步搭建起了夜景照明的架構,服務于亞運會的地區(qū)也可配合重大節(jié)日慶典的需求。其中,珠江是以暖色系的黃色為主調,新中軸以現代風格的白色為主調。

  問:羊城夜景有沒有融入一些嶺南文化的特質?

  答:嶺南文化博大精深,夜景照明無法全部包含,我們在設計的過程中選取了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加以體現。例如我們選取了廣州自然載體最重要的元素水,在整體的照明設計中從形式和動態(tài)上表現出水文化的特征。再比如會從水文化延伸到舟和帆,在很多樓體上可以看到很多從帆延伸出來的造型,寓意“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另外木棉花、金穗、滿洲窗等元素,設計也將其融入到夜景設計的構思和形象中。

  問:目前呈現出來的夜景,與規(guī)劃之間有沒有遺憾之處?哪些地方今后還可以進一步完善?

  答:目前的夜景,成績顯著,有更多的市民夜間出來專門觀賞夜景,親身感受城市夜間形象的改善。但由于時間緊迫,難免有疏漏,在落實資金,器材組織方面也有很大難度。例如羅馬的夜景規(guī)劃是由一個260人的專門團隊在落實,并進行長期的投入。此次的夜景建設,相關部門在人員少時間緊的情況下克服了很多困難,做了非常多的努力。規(guī)劃是一個長期藍圖,需要有更多的時間才能得以落實。

  通過此次建設,夜景照明的近期目標已基本實現。下一步建設應以遠期目標為指導,對未在此次建設中實施的照明架構中的區(qū)域、路徑、地標等進行建設,對兩條軸線進一步完善。進一步推動各區(qū)域景觀照明的平衡發(fā)展,突出區(qū)域特征。并堅持推動綠色照明,控制光污染和能源浪費。

  問:廣州夜景規(guī)劃的目標是什么?通過哪些手段實現這個理念?

  答:廣州的夜景規(guī)劃分為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近期目標為亞運會以前,初步搭建廣州城市夜景觀照明架構。并重點建設服務于亞運會的地區(qū),滿足重大節(jié)日慶典的需求。長期目標是改善城市夜間形象,提高市民生活質量,拉動城市夜間經濟,促進城市綠色照明,并實現照明科學管理。通過建立秩序,突出城市特色,建設宜居城市,實行綠色照明等策略實施。

  問:夜景照明為人詬病,就是它的副作用:光污染、浪費。您認為怎么平衡光污染、節(jié)能、美觀之間的關系呢? 答:這三點之間并不矛盾,不是只有亮度高,污染大,能耗高,才能美觀。如果將城市照明的焦點集中到一味攀比亮度,將美觀理解為新穎燈具形式的話,其結果只能伴隨著光污染和能源浪費。通過規(guī)劃對建筑進行亮度等級規(guī)劃,實施時選擇配光精確,光效高的燈具,可控制光污染并節(jié)約能源。

參與互動(0)
【編輯:曹昆】
    ----- 體育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