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第一批赴臺灣游客,7月4日上午8時間30分,從北京首都機場乘中國國際航空公司CA185航班起飛,預計13點到達臺北機場。今天,兩岸將共有11家航空公司的18班包機往返兩岸。據悉,搭乘4日首航兩岸周末包機的大陸居民赴臺旅游首發(fā)團共有約760名團員。 中新社發(fā) 宋吉河 攝
|
中國大陸第一批赴臺灣游客,7月4日上午8時間30分,從北京首都機場乘中國國際航空公司CA185航班起飛,預計13點到達臺北機場。今天,兩岸將共有11家航空公司的18班包機往返兩岸。據悉,搭乘4日首航兩岸周末包機的大陸居民赴臺旅游首發(fā)團共有約760名團員。 中新社發(fā) 宋吉河 攝
|
中新網7月30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發(fā)表署名文章說,彈指間,第一批大陸游客在鑼鼓聲中踏上臺灣,在媒體聚焦下完成行程,揮一揮衣袖,灑下4000萬新臺幣盡興而歸,而島內仍然余音裊裊,不絕于耳。
文章摘錄如下:
不出意外,藍營從政客、民眾到親藍媒體都盯著大陸游客的口袋,像大雄盯著小叮當的口袋,希望掏出一件法寶,把八年的經濟停滯一舉扭轉。于是乎,各種振奮人心的口號如“商機無限”、“準備好了”、“一年六百億”等等喊得震天響,甚至有媒體打出“肥羊即將來臺、業(yè)者磨刀霍霍”的聳動標題。
與此同時,綠營除了一貫的大潑冷水,也再度拿出制造恐慌和對立的看家本領。從指摘一團陸客在某景點購物只花區(qū)區(qū)190元新臺幣,到嘲諷逛夜市幾個大陸人合買一份蚵仔煎,負面報道“無微不至”;地下電臺則強力放送“陸客來臺后,大家都得肺癆,醫(yī)院沒病床可躺”的傳言;而選前贊成開放陸客觀光的謝長廷,落選后突發(fā)奇想,憂心“陸客中如果藏有共軍特種部隊,后果不堪設想”。
兩種情緒看似針鋒相對,深究實則彼此交匯。汲汲追查陸客消費的背后,隱藏著同源的自卑和焦慮:綠營縣市長一邊反對“對中傾斜”,一邊又不滿自己縣市的包機班次少;藍營對于陸客來臺的憂慮,則從設下的重重限制上表露無疑:日限3000人,繳納押金,團進團出,早點名晚報到,外加隨時突擊查訪——不知來者是客,還是囚犯?
臺灣在國際旅游市場上遠非耀眼的亮點。2006年臺灣接待國際游客約350萬人次,在亞太居于倒數;香港1500萬,澳門亦大幅增長到1000萬,無疑皆受惠于大陸游客。剛剛開放的臺灣,對大陸游客的吸引力不可謂不大。畢竟,除了從小領受“血濃于水”的灌輸、在對“寶島”的美麗想象中長大,從鄧麗君聽到周杰倫,從林青霞看到林志玲的大陸民眾之外,還有誰對阿里山和日月潭懷有這樣濃的興趣、這樣深的情結?
然而,漫漫八年的政治對立,從李登輝到陳水扁,民進黨十幾年來構筑在抹黑和仇恨的基礎上的族群意識操弄,使許多土生土長的臺灣人對于和大陸有關的一切都陷入一種怪異的情結:想吸引大陸人來,又不敢放入太多;想賺大陸人的錢,又要游客乖乖聽話,惟恐滲入“統(tǒng)戰(zhàn)”的畫外音。兩頭好處都要占,卻不見對問題本質有足夠的思考:這種特殊氛圍下的觀光,要大陸人如何印證臺灣試圖打響的“美麗之島”名號,又如何像廣告上所渲染的“Touch Your Heart”?
陸客來臺,只是三二二后的事件之一。頗令人失望的是,臺灣島內這種非此非彼、既此又彼的曖昧心態(tài)和僵滯邏輯,并未隨新“總統(tǒng)”上任而尋求反思、取得突破;恰恰相反,從馬英九的就職演說開始,就讓人不斷聽到這種心態(tài)和思維的回響。
馬英九告白“感念臺灣社會對我這樣一個戰(zhàn)后新移民的包容之義、栽培之恩與擁抱之情”,固然感性,卻缺乏新意,甚至有討好之嫌。這場大選,馬英九對得票率并不滿足,力求做個滿分乖“總統(tǒng)”。藍的票也要,綠的票也要,兩頭討好,卻忽略本質的思考:臺灣對立的根源何在?難道左右逢源就能泯滅界限、皆大歡喜?
臺灣對立,在于民進黨濫用兩分法,并長期壟斷“愛臺灣”的定義:順我者,順臺獨、反中國者就是“愛臺灣”,否則就打成“臺奸”;后期操作過頭,挺扁、挺貪污政權、甚至嘩眾取寵臟話橫行也算“愛臺灣”,才被民眾看破手腳趕下臺。然而,只要這一套深綠論述還有兜售者、還有市場,臺灣的社會對立就不可能消除。馬英九肩負臺灣民眾弭平社會對立的期望,應從根源著手,揚棄“愛臺”、“賣臺”的兩分法,重新界定中道的臺灣本土論述;而不單是靠提名深綠人士、撤回訴訟官司之類的表面手段向綠營示好,更不能被現有的所謂“臺獨本土路線”牽著鼻子走。
看似任期伊始,其實白駒過隙。若寄望在兩極間搖擺就能合攏對立的鴻溝,恐怕接下來不止大陸游客會看到,全球華人都會看到一出“父子騎驢” 的尷尬景象。(鄭毓棟)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