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東山一月十五日電 題:涉臺文化品牌凸現閩南東山
作者 謝漢杰
一個由臺灣臺南地區(qū)工商界、文化界知名人士組成的“經貿創(chuàng)意產業(yè)暨民俗文化交流考察團”一行二十五人,十二日至十五日在閩南東山島展開了廣泛的經貿文化交流活動。至此,一年來到東山島開展經貿科技文化交流活動的臺灣各階層人士達一萬一千多人次。
與臺灣一水之隔的閩南東山縣發(fā)掘涉臺文化資源,打造對臺特色文化品牌,促進東山與臺灣的交流交往,呈現了臺胞到東山尋根訪祖、朝圣觀光、探親旅游、投資貿易的新熱潮。
東山與臺灣隔海相望,“五緣”關系密切,尤其是涉臺文化資源蘊藏豐富。島上有六百二十年歷史的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臺灣近五百座關帝廟的祖廟祖庭——東山關帝廟,有連接海峽兩岸的“東山陸橋”,有大帽山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有民族英雄鄭成功的主要軍事基地遺址,還有清朝施瑯將軍平臺出師地宮前灣、天后宮等一百二十多處涉臺文化資源。
近年來,東山縣進一步做好涉臺文化資源的發(fā)掘、整合和利用,多方籌資投入二千一百六十萬元人民幣,重點抓好東山關帝廟建設;通過舉辦關帝文化節(jié),打造同宗同神的關帝文化品牌,使關帝文化成為全省對臺對外文化交流的主打品牌之一。僅去年東山就接待前來開展關帝文化交流研討、活動的臺胞四千六百多人次。
與此同時,以東山博物館為基地的海峽考古文化品牌,見證兩岸歷史的淵源。東山依托“東山陸橋”、“貝丘遺址”等遺存,建立綜合性的國際考古研究基地,掀起海峽考古和尋緣熱潮。
去年六月至七月,美國、大陸、臺灣三地考古專家就“航海術•新石器時代臺灣海峽的交流與南島語族起源”這一課題進行調研,為南島語族起源于福建東南沿海,再經臺灣向西南太平洋遷徙傳播的事實,提供了重要的佐證,充分證明臺灣是大陸不可分割的領土,福建與臺灣自古就是一家人。
以鄭成功、施瑯將軍軍事活動的遺址為基地,開辟一條對臺文化旅游走廊,這是東山縣發(fā)掘涉臺文化資源的又一舉措。通過發(fā)掘、整合九仙山上的鄭成功水操臺、大澳港的“萬軍井”、冬古灣鄭成功古戰(zhàn)船遺址等活動遺址,及施瑯將軍平臺出師地宮前灣、天后宮等三十多處涉臺旅游文化資源,形成集“朝圣與觀光”、“文博與軍博”、“陸上與水下考古”、“文物與景物”等多種形式為一體的“東山對臺文化旅游走廊”,去年接待境內外游客近九十萬人次。
此外,東山發(fā)掘、保護涉臺民間歌冊、戲曲、書畫、雕刻工藝等一大批民間歷史文化遺產,特別是抓住廣泛流傳于閩臺兩岸的“東山歌冊”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契機,在東山和臺灣開展“東山歌冊”的搶救征集、整理保護、展示和傳承等工作,至今已有系統(tǒng)地整理了唱本二千多冊,使寶貴的文化財富在兩岸文化交流中發(fā)揮獨特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