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臺灣新聞

宋楚瑜親歷蔣經國"改革之路" 曾隨侍14年(3)

2010年11月05日 11:35 來源:人民網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追蹤管考 兼聽則明

  在經國先生執(zhí)政期間,正是臺灣經濟起飛的時候,對于如何在發(fā)展與穩(wěn)定間取得平衡,經濟學者間亦有不同意見。經國先生的作法是:連續(xù)約見各派經濟學者,每個人一見就是一到兩個小時,而且不止一次,很深入的對談,不是摸摸頭,而是透過不同意見的交叉比對,他自己已對各種作法的可能影響了然于胸。最后再找相關部會擬定政策,拍板決行。

  為了油價問題,經國先生對我說過一句話,后來成為我做臺灣省省長的施政指導原則,“政府不要跟民眾斤斤計較”。他常說,他不是經濟專家,但他能了解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真心誠意、自然平實,這是經國先生的正字標志。

  而且經國先生就算對什么政策有意見,也不會跨過“行政院長”直接命令部會。他每周都會撥一個下午的時間,與“行政院長”孫運璇與俞國華充分交換意見,將上周的問題與下周的議題詳細討論,溝通有了共識后,這個政策才會出臺,所以很少有朝令夕改的狀況發(fā)生。每當重要的關鍵時刻,他才會親自出面召集核心財經官員會談,參加的有“行政院長”、財經首長,會后一定有重要宣示,指示方向和原則,至于實施的細節(jié),另由主管機關發(fā)布,權責分明。這從他擔任“行政院長”時,就是如此。經國先生下鄉(xiāng)探訪,從不在現場宣布政策和措施,一定回到臺北后,由相關單位宣布改革的新作法。但大家都知道,這是他的下鄉(xiāng)成績單。

  但經國先生也不會只偏聽高層官員的意見。我記憶最深的是有一次政策決定改革以肥料換谷,他到民間時常聽取農民反應,對政府多年來的這項政策感到不滿,他就先找“行政院”研考會組成項目,到民間普查民情,并檢討制度的缺失。經國先生并親自約見專員、科長,直接面對面了解實情之后,他才以“行政院長”之尊約集各方開會,他親自檢查會議名單,甚至要求把臺灣省農林廳管肥料的最基層官員都找來,親自搞清楚來龍去脈才下決策。

  對于重大建設或方案,經國先生通常是下決心后,就找一個人專門負責。用現在的用語就是“項目經理”,負責追蹤管控所有進度,并報告所有問題。十大建設期間,每一項建設都有一位政務委員專責督導。經國先生則定期或不定期親自召開會議,直接檢查工程進度,協助解決問題,必要時到現場視察,保證質量無缺。我受這種作風影響甚巨,而這正是臺灣省府團隊受臺灣鄉(xiāng)親肯定的由來。

  那時李國鼎先生便是經國先生所倚重的“Trouble Shooter”(麻煩解決者)。拿新竹科學園區(qū)的例子來說,李國鼎先生向他報告土地法令的問題,他就把相關部會找來一起商量解決。當時半導體是啥,沒幾個人知道,商界笑稱半導體業(yè)是“半倒體”,意思是開兩家就會倒一家,根本沒人敢投資。新竹科學園需要廠商進駐,政府卻又不便下手投資經商,于是經國先生便要李國鼎先生去找國民黨的財委會,用黨的資金來投資臺灣的下一代策略性產業(yè),這才有了現在的臺積電公司。經國先生更授權李國鼎先生在科學園區(qū)內設立“雙語學!保尰嘏_人才的子弟不致教育中斷,不會受到現行教育制度的限制,這樣才能使海外的人才放心回來。

  這些雖然是小事,卻可看出經國先生的嚴謹。把身邊的人管好,不濫權、不妄言、不貪腐,才會讓自己明目而兼聽。一個領導者免不了依賴身邊的小圈圈,但如果讓這個小圈圈包圍了自己,封閉了言路,也就切斷了領導者與現實間的關聯,扭曲了領導者對事實的詮釋,那幾乎是一切錯誤決策的根本原因。

參與互動(0)
【編輯:李倫】
    ----- 臺灣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