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8月25日電 (記者 劉舒凌 路梅)25日,兩岸及美、日學術界從事蔣介石研究的40余位學者齊聚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參加為期2天的“蔣介石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
在近年大量公開的蔣介石日記等相關資料基礎上,學者提交20篇論文,就蔣介石與世界的相關史料、議題、爭議及共識進行討論交流。
在開幕式中,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郭岱君以“蔣介石研究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做專題演講。她說,過去60年來,西方和中國大陸學者、政治觀察家對蔣介石一生的解釋大多持否定的態(tài)度,認為他是無能、腐敗的領導者;不過,隨著蔣介石日記原件2004年12月以“暫存”方式進入胡佛研究院檔案館并經(jīng)修復整理、全部對外開放,以及更多新資料被公開,已帶來兩岸以及西方學界在蔣介石研究領域的變化。
郭岱君認為,蔣介石研究今后將從解密發(fā)展到揭秘,并在此基礎上出現(xiàn)較深入、宏觀的研究,解釋20世紀中國社會機制的運作,甚至建立起理解中國政治經(jīng)濟歷史的一種模式;該研究“必然走向更深、更廣、跨學科、跨國界的研究合作,從單純的歷史研究擴大到政治、經(jīng)濟、社會的解釋,并建立與西方溝通的解釋模式”。
復旦大學近代中國人物與檔案文獻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民國史研究中心、浙江大學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是此次研討會的協(xié)辦單位,多位大陸學者在會議中就多個歷史事件中蔣介石的決策及影響提出新的學術觀點。
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陳謙平教授在當天發(fā)表其論文“蔣介石與濟南慘案之交涉”時指出,對于1928年5月3日濟南慘案發(fā)生后革命軍繞道北伐,大陸學界多年來認為這是蔣介石對日妥協(xié)退讓政策的開端,但以國際關系視野看,他認為對蔣介石當時決策的評價應有改變。
梳理新公開的史料,陳謙平提出3個原因。首先,當時國民政府首要目標為統(tǒng)一中國,蔣對日開戰(zhàn)將導致局面大亂,英、美、日、蘇必然介入中國政治。其次,華盛頓會議構建的東亞政治格局限制日本在山東采取無限制的軍事行動,國民政府采取了聯(lián)英美遏制日本的政策。第三,繞道北伐避免大規(guī)模沖突,加上國際力量尤其是美國明確的警告,濟南事件向理性的解決方案推進。
臺灣政治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李云漢是在慘案發(fā)生后第2年出生的山東人,早年在家鄉(xiāng)經(jīng)歷抗日戰(zhàn)爭。作為論文評論人,他對陳謙平的分析、結論都表示贊同,“(蔣)不這樣(繞道北伐)做,后患無窮”。政治大學歷史系劉維開教授在發(fā)言時補充道,根據(jù)史料,當時北方將領馮玉祥、閻錫山也參與協(xié)商并贊同繞道北伐的決定。
李云漢說很高興看到大陸學者的民國史研究回歸歷史真相。他還提出,濟南慘案研究缺乏一本像樣的學術著作,希望陳教授廣泛接觸史料、進行全面研究。
此外,提交會議討論的論文還有上海市孫中山宋慶齡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會專家朱玖琳《宋慶齡眼中的蔣介石》、浙江大學歷史系博士生郭昌文《蔣介石軍事善后與“剿共”》、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陳立文《從蔣日記看蔣介石與<蘇俄在中國>》等。(完)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明】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