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久久天天影视网,激情久久亚洲小说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證券頻道
    銀行股短線彈升或僅“曇花一現(xiàn)”
2010年06月18日 10:37 來源:中國證券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銀行股PB折價率不斷走高

  信用成本觸及下限后將反彈

  銀行間市場利率水平不斷走高

  □中證證券研究中心 徐建軍

  本周四銀行股逆市上揚,一定程度上拖住了大盤下行的步伐。我們認為,銀行股的短線行情,一方面源于要為農行上市創(chuàng)造條件;另一方面,近期出現(xiàn)的貨幣政策松動跡象也是板塊行情的主推力;但中長期來看,基于銀行股二級市場收益難如人意的判斷,我們認為,未來銀行股估值仍將系統(tǒng)性下移。

  貨幣政策松動將“曇花一現(xiàn)”

  本周四銀行股和地產股在弱市逞強,這與農業(yè)銀行開始詢價有一定關系。截至本周四,申萬銀行板塊整體市凈率是1.9倍,其中工商銀行為1.96倍,交通銀行為1.70倍。我們認為,銀行股今后一段時間只有維持強勢,才能為農業(yè)銀行按照預設的1.6倍左右市凈率發(fā)行創(chuàng)造條件。

  目前,銀行股1.9倍的市凈率估值水平,從歷史水平來看已屬較低水平,從AH溢價來看,也處于歷史低位。同時,從與國外主要銀行的估值比較看,中國上市銀行整體市凈率還處于高位,僅低于南美銀行。當然,中外銀行業(yè)由于杠桿率、盈利模式存在重大差異,缺乏直接比較估值的基礎。

  近期有分析人士認為,貨幣政策趨于放松,有望成為推動整體市場特別是權重銀行股走好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們認為,貨幣政策持續(xù)放松的可能性并不大。近期公開市場出現(xiàn)凈回籠并不是因為央行希望擴大流動性,而是由于流動性持續(xù)收緊效應的累計、外匯占款增幅的降低以及若干銀行融資案例。銀行間體系流動性過于緊張,導致短期市場利率飆升,為避免殃及銀行償付能力,因此央行被動地短期“開閘放水”。但這并不代表著貨幣政策的轉向,預計在農行發(fā)行完畢,銀行間市場略微回穩(wěn)之后,央行會重新收緊貨幣政策。

  從海外市場形勢來看,盡管全球經濟復蘇將出現(xiàn)分化,但是全球通脹有望升溫,廣大新興市場國家和部分發(fā)達國家的貨幣政策將繼續(xù)收緊,不排除下半年全球各國會逐步加息升溫。在示范效應下,央行的貨幣政策也有繼續(xù)從緊的可能。

  銀行中長期盈利難言改觀

  從下半年銀行的盈利狀況來看,信貸規(guī)模、息差和信用成本都難有亮色。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5月份存貸款數據顯示,貸款和存款同比增速從4月份的22%進一步放緩至21.5%和21.0%。在持續(xù)進行房地產調控和整頓地方融資平臺的政策作用下,預計信貸需求和貸款緊張程度將持續(xù)下降,信貸規(guī)模難以超預期。

  同時,未來一段時間銀行的凈息差也難有較好表現(xiàn)。一季度銀行付息率下降成為凈息差的主要貢獻因素;但二季度各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加大存款吸收力度,整體而言其負債成本可能有所回升。而且盡管市場利率有所上升,但是某些銀行從資金融出方轉變成在某些時刻的融入方,這對銀行息差的整體效果也有待考察。

  目前,監(jiān)管部門正在著力推動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檢查,該項貸款撥備計提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銀行一次性計提撥備壓力加大。而從房地產調控所產生的影響來看,盡管各銀行的壓力測試結果認為房價跌30%對銀行業(yè)壞賬率影響有限,但是這更多是“局部均衡”的結果。從整體上看,如果房價跌幅達到30%,即使房貸不良率下降有限,其對上下游產業(yè)鏈企業(yè)的盈利狀況也會帶來相當的沖擊,那么這些行業(yè)的不良率則會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因此整體上對銀行業(yè)績仍會造成較大影響,從這個角度而言,信用成本已經成為銀行業(yè)績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長期來看,如果經濟減速不僅是短周期因素而是長期性影響,那么對銀行股的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從銀行業(yè)原先的主要客戶傳統(tǒng)行業(yè)企業(yè)來說,由于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等因素,行業(yè)利潤被壓縮成為趨勢,那么銀行的利潤肯定也隨之受到壓縮;而新興行業(yè)由于更多是輕資產、風險高的行業(yè),從融資方式上更適合到資本市場融資,因此很難從整體上對銀行業(yè)績帶來促進。

  在各類業(yè)績因素幾乎是滿盤皆墨的影響下,我們認為,至少銀行下半年難有超越大盤的系統(tǒng)性機會。有觀點認為,目前銀行的盈利周期已經進入下行區(qū)間,這將伴隨著銀行股估值的系統(tǒng)性下移。

參與互動(0)
【編輯:楊威】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