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腔隊】斯洛文尼亞“蓉漂”漢學家:讓世界認識真的而非想象的中國

發(fā)布時間:2023年03月25日 23:12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解說】在成都有這樣一位漢學家,他來自斯洛文尼亞,名叫司馬文斐。他也是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外籍教師,能用流利的中文,與記者侃侃而談。

  今年39歲的司馬文斐與漢學的故事源于大學時期。2003年他考進斯洛文尼亞高等學府盧布爾雅那大學,就讀于漢學專業(yè),2006年到中國留學一年。畢業(yè)后他仍醉心于漢學研究,又于2014年起攻讀漢學博士,主要研究中國明代哲學,2015年再赴中國學習;2021年他被成都大學聘請,成為一名“蓉漂”,平日除了授課之外,他仍堅持研究漢學。

  【同期】斯洛文尼亞漢學家司馬文斐

  要研究中國,漢學就是差不多大部分都是研究古代中國的。但是我研究好了漢學的一些基礎(chǔ)的知識,我就是覺得我還是缺少對真正的中國的認識。所以待在這個社會里面,在這個文化里面,在現(xiàn)代的文化,在實際的文化里面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因為我很喜歡學習,我很喜歡一些新的概念,新的東西。所以我就是覺得如果待在中國研究中國,是比待在我自己的國家更好啊。

  【解說】司馬文斐表示,在他學習期間,接觸了中國歷史、哲學,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古老、深刻,很有意思。

  【同期】斯洛文尼亞漢學家司馬文斐

  因為我(來自中國)臺灣(的)導師,他是跟我推薦不要用一些西方人對中國的一些看法,因為這樣永遠都了解不了中國的思想。最好就是從中國自己的文學方面來看他們的作品。

  【解說】這樣的認知是司馬文斐多次赴華留學并定居的根本原因,他也鼓勵漢學家們來中國研究、調(diào)研。而多年在中國學習、工作、生活的經(jīng)歷,也讓司馬文斐萌生了新的想法。他說,斯洛文尼亞的漢學研究大多針對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等內(nèi)容,但中國現(xiàn)在的發(fā)展非常迅速,漢學家不能僅研究古代中國,也要研究現(xiàn)代的中國。

  【同期】斯洛文尼亞漢學家司馬文斐

  因為我在這里生活得很愉快,然后我就是想要全世界認識真的中國,就是不是別人眼睛里想象的中國。

  【解說】司馬文斐告訴記者,他想好好地向斯洛文尼亞人講述中國的發(fā)展,吸引更多漢學家以外的群體來了解這個歷史悠久的國度。

  【同期】斯洛文尼亞漢學家司馬文斐

  我是覺得需要更多了解、交流。先要有兩個國家的關(guān)系,然后需要互相了解文化,才會有漢學家以外的人愿意來中國。那這樣的漢學家就可以當一個橋,就是我們可以幫助別人。這4年我能待在中國,這是很幸福啊。就是很少外國人有這樣的機會,不是所有的漢學家都有機會能來到中國發(fā)展啊。但是這個幸福也是一種負責任,不要把這個機會浪費掉,還是需要傳播中國文化,還是需要說中國在哪方面做得特別好。所以我了解兩國文化過后,我不是最好的,但是我還是覺得我自己可以好好地跟斯洛文尼亞人解釋中國或者是成都的一些特點。所以未來我希望就是用這樣的辦法會有一些非漢學家的人,就是比如說一些企業(yè),或者一些學者,在另外一些學科方面,來成都發(fā)展。

  【解說】不久后,司馬文斐將要回到斯洛文尼亞探親訪友,除了分享自己幸福的“耙耳朵”生活外,他還計劃為“緣漢學會”策劃一系列活動,希望通過交流讓漢學愛好者了解中國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吸引他們到中國來走一走、看一看。

  何浠 任真旳 成都報道

責任編輯:【李巖】

版權(quán)聲明:中新視頻版權(quán)屬中新社所有,未經(jīng)書面許可的使用行為,本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wù)協(xié)議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