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修復師王毅:潛心工作30余年 讓百萬張檔案“重見天日”

發(fā)布時間:2023年04月28日 17: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解說】檔案是歷史的印記,也是文脈的傳承,一份檔案的損毀,也伴隨著一段歷史的湮沒。在內蒙古自治區(qū)檔案館,有這樣一種職業(yè)——檔案修復師。他們用雙手修復著殘破的檔案,讓那些被歷史塵封的記憶“重見天日”。

  【解說】年過五旬的王毅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在檔案修復師的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經過他手修復的檔案達一百多萬張。

  【解說】王毅介紹,每一張檔案的修復,都需要經歷除塵、消毒、殺菌、字跡恢復、刷漿、上背紙、上墻干燥等十多道工序,有時遇到深度擠壓粘連的“成磚檔案”,更是考驗檔案修復師的技術和耐心。

  【同期】檔案修復師 王毅

  把那個紙張,一張一張,一點一點對好。而且有時候遇上那字,它有時候也有爛的地方,你反反復復要把那個字(對好了)。有時候掉了小渣的時候,你還得把它撿回來,把它一點一點對上。這一干就是30多年,大部分人是守不住這個寂寞。

  【解說】盡管檔案修復的過程枯燥且困難,但王毅在內的檔案修復師們,用他們的堅守與執(zhí)著,換來了歷史的回饋。

  【同期】檔案修復師 王毅

  在2000年的時候,從海拉爾發(fā)現了一批日偽檔案,在地下埋了將近50年。經過兩年時間的修復,最終(成功)修復19000多張。這個檔案見證了日軍侵華的一些罪證。經過搶救以后能給我們留下歷史的佐證。

  【解說】一尺長桌,一方天地,在這寂靜的屋子里,王毅撫摸著一頁頁檔案與歷史對話。雖然修復的過程艱辛,但看到破損的檔案“重見天日”得以傳承,王毅的心里充滿了成就感。

  【同期】檔案修復師 王毅

  干這個工作它是枯燥,但是你把那個破損的檔案修復完以后,你看到修復完的成果以后,心里有時候也感覺挺高興的。

  【解說】這些年王毅被授予了“內蒙古自治區(qū)五一勞動獎章”和內蒙古自治區(qū)“檔案工匠”榮譽稱號。如今他最大的心愿便是自己的手藝可以后繼有人,將這份“修復歷史”的事業(yè)傳承下去。

  【同期】檔案修復師 王毅

  再有兩年我就退休了,后面就沒(傳承人)了,一般人都不愛干這個工作,因為這個工作有點太枯燥,一般年輕人他是不樂意做這個事。你干這個工作必須有一種對檔案的責任。還有一個就是你為了把這個檔案傳承下去的一種使命感。

  (陳峰 崔博群 呼和浩特報道)

責任編輯:【李季】

版權聲明:中新視頻版權屬中新社所有,未經書面許可的使用行為,本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