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歲,“中國最后的女酋長”走了

分享到:
分享到:

101歲,“中國最后的女酋長”走了

2022年08月23日 20:57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視頻:“中國最后的女酋長”馴鹿身邊去世 享年101歲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8月22日,“中國最后的女酋長”瑪力亞·索家人發(fā)布訃告:慈母瑪力亞·索老人因年歲已高,各項身體機能逐漸衰竭,于2022年8月20日2點27分仙逝,享年101歲。

  瑪力亞·索的女兒得克沙·何說,雖然身體狀況不好,但母親還是想上山去看看她養(yǎng)了一輩子的馴鹿,只想回到馴鹿身邊。最后,母親在獵民點安詳離世。

圖為瑪力亞·索。
圖為瑪力亞·索。

  “中國最后的女酋長”

  瑪力亞·索出生于1921年,鄂溫克族,她是曾獲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的原型,被世人譽為“中國最后的女酋長”。

  瑪力亞·索畢生和她的族人生活在位于環(huán)北極地區(qū)泰加林帶的最南端的山林中。這里地處北緯52度,位于我國呼倫貝爾草原和大興安嶺的交匯處,是中國最后一支使鹿部落的棲息地。

圖為瑪力亞·索。
圖為瑪力亞·索。

  瑪力亞·索年輕時高個頭,漂亮、利落,是丈夫拉吉米的好幫手,狩獵時期,丈夫打中的獵物,都是由她帶著馴鹿運回家中。因丈夫拉吉米經(jīng)常外出打獵,瑪力亞·索當家做主,承擔起家族的大量事務(wù),漸漸成為家族的核心。

  拉吉米去世后,因其擅長打獵和管理族群,瑪力亞·索成為鄂溫克使鹿部落里的女酋長。

圖為瑪力亞·索。
圖為瑪力亞·索。

  生活在內(nèi)蒙古大興安嶺地區(qū)的馴鹿,是全球地理緯度最低,最靠南端的馴鹿種群。生活在這里的鄂溫克獵民世代飼養(yǎng)馴鹿,瑪力亞·索的一生都在與馴鹿打交道。

  她曾常說:“馴鹿就像我的孩子一樣,我非常愛它們?!?/p>

  生在激流河邊,長在激流河邊的瑪力亞·索,從能牽馴鹿開始,就跟著父母出去打獵,幫著喂鹿?!坝辛笋Z鹿,鄂溫克人才能過得踏實?!?/p>

圖為瑪力亞·索。
圖為瑪力亞·索。

  出嫁的時候,瑪力亞·索有6頭馴鹿做嫁妝。40多歲時,她的鹿最多,用瑪力亞·索自己的話來說,“多得怎么抓都抓不過來?!?/p>

  中國最后的使鹿部落

  歷史上,鄂溫克族曾分別被稱為“索倫”“通古斯”“雅庫特”等,1957年民族名稱才統(tǒng)一為“鄂溫克”,意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鞍紧敼叛拧笔嵌鯗乜苏Z,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敖魯古雅鄂溫克是中國唯一飼養(yǎng)馴鹿的民族。

圖為瑪力亞·索與心愛的馴鹿在一起。
圖為瑪力亞·索與心愛的馴鹿在一起。

  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是母鹿集中產(chǎn)仔期。女人們在這個季節(jié)很忙很累,但是很開心,每天都要進山林里找鹿仔,有花的、黑的。

  “這是我最幸福的時刻?!爆斄啞に髟诮邮苡浾卟稍L時如是表達過,剛生下的小鹿羔子,人不能碰它,要不然鹿媽媽就會不要自己的孩子了。

圖為瑪力亞·索與心愛的馴鹿在一起。
圖為瑪力亞·索與心愛的馴鹿在一起。

  找鹿要沿著蹄印去找,如果馴鹿找不到,族人們是不會回去的,晚上在林子里攏一堆火,就這么過夜。

  產(chǎn)羔、找鹿、搬家……瑪力亞·索一生堅守山林、堅守馴鹿民族文化,90多歲高齡的時候還在山上飼養(yǎng)馴鹿,想著傳承中國獨有的馴鹿文化。

  在山林里搬家不用車,東西綁在鹿背上,孩子跟在后面,從這片林子走到那片林子,不論下雨還是下雪。馴鹿只吃苔蘚,為了鹿,瑪力亞·索和族人們就不斷地找苔蘚,不斷地搬家……

圖為瑪力亞·索與心愛的馴鹿在一起。
圖為瑪力亞·索與心愛的馴鹿在一起。

  與馴鹿相伴的鄂溫克族

  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xiāng)建鄉(xiāng)前,敖魯古雅鄂溫克獵民只有屈指可數(shù)的136人,馴鹿僅有400余頭。

  2003年,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xiāng)生態(tài)移民搬遷至根河市西郊,這個曾經(jīng)在大山上與馴鹿為伴、靠狩獵為生的人口較少民族,從較為原始的生產(chǎn)、生活狀態(tài)大踏步前行,逐步融入現(xiàn)代社會。

  “母親一輩子生活在山林里與馴鹿為伴,帶領(lǐng)著使鹿鄂溫克族從原始社會步入今天的幸福生活?!钡每松场ず稳缡钦f。

圖為瑪力亞·索與馴鹿的油畫畫像。
圖為瑪力亞·索與馴鹿的油畫畫像。

  即便如此,瑪力亞·索仍習慣于山上和馴鹿在一起的生活,“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大森林里,守著山林,跟大自然親近,過著自己的生活,我們并不需要太多錢,大自然里什么都有?!?/p>

  2022年,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xiāng)建立14個獵民點,敖魯古雅鄂溫克獵民增長至340人,馴鹿種群從原來的400余頭增長到了1200余頭,翻了三番。

  瑪力亞·索不但勤勞能干而且多才多藝,獸皮在她的手中經(jīng)過縫制就會變成手套、帽子、衣服,樺樹皮經(jīng)她編制后成為筐和簍。她有講不完的民間故事,美妙的歌聲時常在林間回蕩,口弦琴的節(jié)奏在她的唇間傳遞著鄂溫克民族悠長的歷史……

  注:圖片均為根河市委宣傳部提供。

  記者:張瑋

【編輯:陳文韜】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wù)協(xié)議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fù)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