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論《江澤民文選》重大意義:科學總結了寶貴經驗(2)

2006年08月17日 05:56

  四、國際國內環(huán)境的深刻變化,突出地把在長期執(zhí)政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擺在了中國共產黨人面前。能否作出正確回答,關系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當今中國的事情辦得怎么樣,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

  在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生動實踐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了在長期執(zhí)政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我們對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展黨的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下,中國共產黨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歷史的演進令人警醒,發(fā)人深思。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來,國際上發(fā)生了一系列政權更迭、政黨衰亡的重大事件。為什么一些長期執(zhí)政的大黨、老黨會喪失政權,有的政黨甚至一夜之間土崩瓦解?原因是復雜多樣的。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馬克思主義政黨要經得起長期執(zhí)政的考驗,必須不斷加強自身建設。

  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挫折中奮起、在戰(zhàn)勝困難中不斷成熟的一大法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用好這個法寶,關鍵是要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準確把握時代特點和黨的使命。

  深刻變化的國際局勢,對外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huán)境,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執(zhí)政并長期執(zhí)政,必然會對黨的建設提出嚴峻考驗和新的問題。

  面對嚴峻考驗,面對新的問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引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長期深入的思考。

  江澤民同志說:“中央要求領導干部要有憂患意識,要憂黨憂國憂民。首先要憂黨。如果不這樣認識和提出問題,如果聽任各種不正之風侵蝕黨的肌體、惡化黨群關系和干群關系,那就難免出現(xiàn)杜牧所說的‘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的局面!

  江澤民同志還說:“如果長期執(zhí)政以后我們的干部喪失了當年奪取政權和建設初期那樣一種蓬勃朝氣,那樣一種昂揚銳氣,那樣一種浩然正氣,而變得明哲保身,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以至濫用權力,使黨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損害,那么,我們最后必然失去最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這是歷史興亡的規(guī)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對這個問題,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警醒!

  這些話振聾發(fā)聵,體現(xiàn)了江澤民同志對這個問題思考的思想深度。

  “我們黨要始終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馬克思主義政黨要立于不敗之地,首先必須明確和堅持自己的性質,為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奠定堅實階級基礎。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確定自己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中國工人階級始終是推動中國先進生產力發(fā)展的基本力量。無論黨的地位、環(huán)境和歷史任務如何變化,黨的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不能改變,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方針不能動搖。

  中國共產黨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莊嚴使命,忠誠地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奮斗。這是中國共產黨最為深厚的群眾基礎、最為深厚的力量源泉。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

  江澤民同志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使中國共產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

  江澤民同志強調,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zhí)政為民。時代在發(fā)展,形勢在變化,昨天先進,今天未必仍然先進。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歷史的,必須放到推動當代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fā)展中去考察,放到維護和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奮斗中去考察,歸根到底要看黨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作用。

  堅持黨的先進性,就要用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凡是符合“三個代表”要求的,就毫不動搖地堅持,凡是不符合“三個代表”要求的,就勇于實事求是地糾正。

  黨的建設必須按照黨的政治路線來進行,圍繞黨的中心任務來展開,朝著黨的建設總目標來加強,不斷提高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關鍵要著力解決好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抓緊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大力加強思想建設,堅持把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大力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大力加強組織建設,堅持民主集中制,抓住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這個關鍵,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大力培養(yǎng)忠誠于馬克思主義、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會治黨治國的政治家,要求領導干部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大力加強作風建設,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大力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明確要求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zhí)政的能力、總攬全局的能力。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黨的性質和宗旨、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從新形勢下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從黨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作用等方面,進一步回答了在長期執(zhí)政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重大問題。

  這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對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最根本的堅持和最重要的發(fā)展。

  五、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fā)展市場經濟,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chuàng)舉,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發(fā)展作出的歷史性貢獻

  全面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改革。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江澤民同志說,改革開放是新時期中國最鮮明的特征。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管遇到什么問題和干擾,都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

  我們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覺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huán)節(jié),促進生產力發(fā)展和各項事業(yè)全面進步,目的是更好地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改革的這個方向和這種性質,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明確確定并始終堅持的。深刻認識和正確把握好社會主義改革的性質和方向,對于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順利發(fā)展和最終取得完全成功,是極端重要的。

  江澤民同志深刻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確定什么樣的目標模式,是關系整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這個問題的核心,是正確認識和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改革的深入,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深化對計劃和市場及其相互關系的認識。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指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這個精辟論斷,使中國共產黨人在計劃和市場關系問題上的認識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一個重大的戰(zhàn)略決策,逐漸醞釀成熟。

  1992年10月12日,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四大上宣告:“實踐的發(fā)展和認識的深化,要求我們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

  這個重大戰(zhàn)略決策,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是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

  其重大意義,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顯示出來。

  從黨的十四大到黨的十六大,是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10年。

  圍繞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中進行了全方位、深層次、大跨度的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實現(xiàn)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性突破,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發(fā)展體制的基本格局,打開了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通途。

  這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輝煌成果,是中國共產黨人偉大的制度創(chuàng)新。

  實踐證明,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實現(xiàn)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是完全正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社會主義改革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

  六、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推進世界多極化,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爭取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

  隨著時代車輪的飛轉,世界已經和正在發(fā)生新的深刻變化,如何在中國走向世界的歷史進程中正確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牢牢把握我國發(fā)展的主動權,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緊迫而重大的課題。

  從漢代到明代初期,中國科學技術在世界上一直領先長達14個世紀以上。然而,由于封建統(tǒng)治者閉關自守、夜郎自大,近代中國落后了,直至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面前不堪一擊,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淪入任人宰割的悲慘境地。

  這個歷史教訓極為慘痛。其基本教訓是,不看世界發(fā)展大勢,固步自封,停滯不前,必然導致國家和民族衰落。

  放眼看世界,成為中國近代以來尋找救國救民真理和道路的無數志士仁人的重要抉擇。孫中山先生就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以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都是極具世界眼光的革命家。

  縱觀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天下大勢,形勢逼人,不進則退。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xù)推進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崇高事業(yè)作出更大貢獻。這是歷史和時代賦予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使命。

  “必須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正確把握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江澤民同志深刻洞察世界形勢發(fā)展變化的總趨勢,指出:維護和平,促進發(fā)展,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不管國際風云如何變幻,我們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

  ——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協(xié)作的新安全觀;通過在平等基礎上的對話、協(xié)商、談判解決國際爭端,而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維護世界和平,保持國際社會穩(wěn)定……

  ——積極促進世界多極化,維護世界多樣性;提倡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fā)展模式多樣化,推動多種力量和諧并存;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也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積極促進經濟全球化朝著有利于實現(xiàn)共同繁榮的方向發(fā)展,趨利避害,使各國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都從中受益……

  ——始終把加強同發(fā)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作為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足點;積極尋求和擴大同各方利益的匯合點;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保持良好周邊環(huán)境;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擴大我國戰(zhàn)略空間……

  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下,我們堅持冷靜觀察、沉著應付、絕不當頭、有所作為的戰(zhàn)略方針,主持公道、伸張正義,樹立了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良好形象。我們努力增強綜合國力,營造有利戰(zhàn)略態(tài)勢,增強國家戰(zhàn)略能力,廣泛開展互利合作,在涉及國家利益和國家主權的問題上決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了有利于我國的和平國際環(huán)境特別是和平周邊環(huán)境。

  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我們不可能在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中建設和發(fā)展自己。從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大環(huán)境看,我們搞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到國際市場的大海中去游泳,不斷提高我們搏擊風浪的本領。

  正是基于這樣的科學判斷和戰(zhàn)略思維,我們毫不動搖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把對外開放提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判的過程中,黨中央制定并堅持了維護我國根本利益的指導原則。在談判的艱難時刻,江澤民同志作出了“談判還要進行,但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的重要指示。經過15年談判,經過艱難復雜的斗爭,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江澤民同志又及時提醒全黨,新的較量和斗爭剛剛開始,真正的較量還是在國際國內市場上。

  要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必須善于從國際國內政治大局出發(fā)考慮問題,始終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尊嚴和完成祖國統(tǒng)一置于神圣地位,切實維護我國的國家安全和根本利益。

  江澤民同志總結亞洲金融危機的深刻啟示,指出: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一個國家特別是一個大國的經濟發(fā)展,必須建立在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和合理的經濟結構之上,必須有自己強大的基礎產業(yè);參與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既要充分利用其中可以利用的各種有利條件和機遇來發(fā)展自己,又要清醒認識和及時防范其中可能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和風險。

  從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到黨的十六大,日益發(fā)展壯大的中國走向世界,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越來越主動,戰(zhàn)略空間不斷擴展,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在世界戰(zhàn)略格局中取得了更加有利的地位。

  在今天的世界上,中國已經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猶如立于高山之巔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正不可阻擋地冉冉升起!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編輯:邱觀史】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