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換國籍家庭的7年
“2000年底遞申請,2001年4月拿到檔案號(那時候懷著老大),2003年夏天體檢,2003年10月拿到簽證(去香港拿的),2004年5月29日登陸(因為6月15號簽證到期),2004年9月老公考過GMAT,年底考過托福開始申請學校,2005年6月~8月讀PRE-MBA,9月正式入學,2005年12月懷上老二(那時候可能在美國旅游),2006年9月老二將會出生,2007年4月老公畢業(yè),6月參加畢業(yè)典禮后準備回國。2007年6月,申請入籍。”這是姚瑞秋一家2000年到2007年的家庭史,2000年,為了圓丈夫的留學夢,他們全家打定主意做“半路老外”。
姚瑞秋移民的目的地是加拿大。付出的直接代價是:辦理移民用的5萬元(RMB);全家在加生活三年約100萬元(RMB)的花費;放棄她與丈夫在福建當地銀行的中層管理干部職位、9年工作經驗、15萬(RMB)的家庭年收入,以及三年時光。
他們的收獲如下:首先,以較少代價獲得的海外MBA學位。姚瑞秋告訴本刊,對像MBA這類熱門專業(yè)來說,以移民身份讀是最經濟的。國際留學生和綠卡生相比,學費一年差一萬左右加元,助學金相差更多:去年她丈夫有1.4萬加元,而國際生只有500元;此外,綠卡生還有政府無息貸款,而國際生沒有。對他們來說,移民“是為了讀書,為了打工移民就不如待在國內了!
第二,無代價合法孕育的第二個孩子,以及將來子女隨時可享受的國外免費教育。“懷著老大的時候就想怎么也要再生一個。”姚瑞秋說,在加拿大,從懷孕到生產不用花一分錢,孩子降生后,每個月有牛奶金366加元,教育從學前班開始到高中畢業(yè)都免費。
第三,便于國際旅行、在世界大多數國家免簽證的加拿大護照。
第四,較熟練的英語水平。
雖然以前在國內的時候整天做算賬的工作,但是關于花幾年時間拿國外身份這件大事,更具體的經濟賬姚瑞秋也沒算過。“老公說基本到我38歲的時候,生活會比出國前過得好,我就信他了。沒法想那么多,想太多什么都做不了了……”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