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奪得金牌總數(shù)第一。這兩天輿論的重點,自然而然落在了“獎牌與體育大國、體育強國乃至體育精神的關系”問題上。
如果根據(jù)獎牌榜來評“世界體育強國”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投票給澳大利亞。這個僅有2100萬人口的國家在本屆奧運會上奪得的金牌數(shù)名列第六,總獎牌數(shù)更是躋身前五。緊隨其后的應該是荷蘭和英國——荷蘭人口不足1900萬,金牌總數(shù)位列第十;而英國人口也僅僅6000萬多一點點,它在北京贏得了19塊金牌,高居第四。
我這么說,并不是單純地依據(jù)所謂的“人均獎牌榜”。按理說只有不到300萬人口的牙買加這次奪得了6枚金牌和11枚獎牌的驚人成績,應當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體育強國”。然而,與牙買加的短跑一枝獨秀相比,上述三國的獎牌分散在許多項目上。尤其是澳大利亞,它在田徑和游泳這兩個所謂“運動之母”項目上的優(yōu)異成績,是有目共睹的。
時下有很多論者批評中國以前的“金牌至上”,認為它違背了“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zhì)”的宗旨,這是社會觀念的巨大進步。但我認為,所謂“奧林匹克體育精神”與“發(fā)展體育運動的宗旨”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皧W林匹克精神”是對“更高、更快、更強”的永不放棄的追求;而金牌和獎牌自然就是這種精神的物化呈現(xiàn)。問題實際上并不是“我們應不應該看重金牌”,而是“我們應該以什么方式爭取金牌”。
我曾在素有“福利國家典范”之稱的瑞典生活學習過幾個月,那里公眾體育設施的眾多及完備讓我感觸至深。在人口只有80萬的第二大城市哥德堡市區(qū),就有好幾處超大型的公共體育場,一到下午放學,數(shù)以萬計的中小學生在那里踢足球、打籃球、打網(wǎng)球。這些場館不僅對市民免費開放,還有提供免費指導的教練及工作人員。每逢周末,這些體育場館更是人山人海,成為整個城市的活動中心。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鄉(xiāng)間公路旁散落著很多大小不一的高爾夫球場和練習場,在那里看到最多的不是我們這里的企業(yè)家精英們腆著啤酒肚的身影,而是活潑可愛的小孩子。瑞典普通人家院子里最尋常的裝備,除了一到兩輛汽車之外,就是一艘帆船和三四具雪橇,可能還有籃球架和秋千。
如果說歐洲的瑞典是一個富裕的體育巨人的話,那么亞洲的新加坡算得上是一個競技體育的矮子。但在新加坡,公共的體育設施也相對完備。據(jù)我所知,燈光球場平均幾千名居民就有一個,而且收費低廉。而在上海,我想去離家很近的游泳館健身,不得不交數(shù)千元年費。
瑞典與新加坡政府投入在體育事業(yè)上的人均經(jīng)費并不比我們少,根本差異在于,我們把有限的經(jīng)費絕大多數(shù)投給了競技運動隊,而它們把錢花在不能直接產(chǎn)出金牌的公共體育設施上。
我們當然應該看重金牌。一個以競技體育為事業(yè)的運動員,當然也應該視金牌為人生的最大奮斗目標。要求一個運動員在比賽的時候把成績放在一邊,心里只想著“體育精神”不切實際;要求觀眾不為獎牌激動,而專為賽場上的“精神”感動也同樣十分可笑。
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與“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zhì)”之間,應該是一種“引領”與“基礎”的辯證關系。舉辦奧運會是為了推動全世界體育運動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體育運動是為了提高全世界人民的身體素質(zhì)。反過來,如果一個國家的全民體育運動基礎雄厚,這個國家必然會在奧運會上取得良好成績。我之所以看重澳大利亞、英國和荷蘭等國的獎牌“成色”,是因為它們以最恰當?shù)姆绞节A得了奧運獎牌,這些獎牌是對其發(fā)展全民體育運動的褒賞。
其實,獎牌與體育的關系,同考試與教育的關系或GDP與經(jīng)濟的關系如出一轍。之所以要有考試和GDP統(tǒng)計,無非是為了用一種“標準化”方式,反映教育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水平。但是,“標準”往往被“異化”,因為“標準”總是與名譽和利益聯(lián)系在一起。于是就出現(xiàn)了“唯分數(shù)論”和“唯GDP論”,進而出現(xiàn)“應試教育”和“破壞性發(fā)展”的怪胎。
當中國的GDP還很低的時候,我們不可能想到去遵循“科學發(fā)展觀”。那么,中國在本屆奧運會上已經(jīng)取得金牌總數(shù)第一,是不是可以成為由競技體育向大眾體育轉化的契機?(陳季冰)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