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奧運新聞
三塊奧運金牌背后:解讀北京奧運會的"龍巖現象"

2008年08月21日 18: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fā)表評論

(版權聲明:本稿件為中國新聞網“奧運專稿”,未經特別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8月11日,北京奧運會開賽第三天,男子舉重62公斤級的決賽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結束,中國選手張湘祥摘得金牌。 中新社發(fā) 盛佳鵬 攝



 

    8月17日晚,中國選手林丹在北京奧運會羽毛球男單決賽中以2:0戰(zhàn)勝馬來西亞選手李宗偉,奪得冠軍。 中新社發(fā) 武仲林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社福州八月二十一日電 題:三塊奧運金牌背后:解讀北京奧運會的“龍巖現象”

  中新社記者 羅欽文

  龍巖,福建西部山區(qū)、與江西交界的一個僅有二百八十多萬人口的地級市。過去,龍巖讓人記住的是,這里是曾經為中國紅色革命奠基的著名革命圣地,是全球客家人的祖地,有聞名海內外、剛剛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客家土樓。

  而在北京奧運會上,被不少媒體所稱的“龍巖現象”,讓人認識了一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龍巖:來自福建龍巖的張湘祥、林丹、何雯娜,分別摘取了北京奧運會的舉重、羽毛球男子單打、女子蹦床金牌。

  “湘祥的成長,離不開龍巖良好的體育氛圍!眾W運冠軍張湘祥家人的一番話,就道出了北京奧運會上“龍巖現象”的奧秘。

  多年來,龍巖市從資金、政策等方面支持體育事業(yè)發(fā)展,時刻關心國家隊、省隊運動員的訓練、生活情況,并在二00三年首次提出了創(chuàng)建體育強市的目標。

  在政府引導下,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體育人口不斷增加,目前已達百分之四十點五;健身路徑二百六十條,遍布該市各縣區(qū),基本實現城市每個社區(qū)、農村每個鄉(xiāng)鎮(zhèn)都有健身點。

  現在,該市有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的“國家級全民健身中心”兩個,新羅區(qū)、長汀縣、上杭縣是全國體育先進縣(區(qū)),連城縣是全國武術之鄉(xiāng)。

  在龍巖隨處走走可以發(fā)現,這里體育設施齊全,先后建成了現代化的體育中心、體育公園,包括體育場、體育館、游泳池、羽毛球館、舉重網球館、射擊館、小球重競技館等功能齊全的體育場館。據統(tǒng)計,龍巖人均擁有體育場地面積達一點零六平方米。

  在中共龍巖市委書記張健看來,龍巖之所以能出這么多奧運冠軍,體育事業(yè)之所以能走在山區(qū)市的前列,是艱苦奮斗、不畏艱難、勇于拼搏、團結互助的紅土地精神與奧運精神融合的生動寫照。

  實際上,三塊奧運金牌背后,也呈現了龍巖對競技體育品牌的打造。舉重、羽毛球、體操是龍巖的優(yōu)勢項目。該市抓住優(yōu)勢項目,著力培養(yǎng)有世界水平的運動員。例如,參加北京奧運會六十九公斤級角逐而因傷不得不退賽的雅典奧運冠軍石智勇,去年退役、現任福建省乒羽網中心副主任的羽壇名將陳宏,都出自龍巖市。

  近年來,該市積極響應國家奧運爭光計劃,實施金牌戰(zhàn)略,創(chuàng)建國家高水平運動人才基地,始終加強優(yōu)秀教練員、優(yōu)秀運人才的培養(yǎng)和引進;引進皮滑艇、擊劍、體操等項目的優(yōu)秀運動人才,與福州、廈門等沿海城市以山海合作方式共同培養(yǎng)拔尖運動員。正是這種種舉措,推進了龍巖市競技體育水平的整體發(fā)展,使這個山區(qū)市奧運冠軍輩出。(完)

編輯:吉翔】
請 您 評 論                                 查看評論                 進入社區(qū)
登錄/注冊    匿名評論

        
                    本評論觀點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中國新聞網立場。
圖片報道 更多>>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盤點世界現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盤點世界現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現降雪
青海北部出現降雪
每日關注  
關于我們】-About us 】- 聯(lián)系我們】-廣告服務】-供稿服務】-【法律聲明】-【招聘信息】-【網站地圖】-【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