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白水有大量的倉頡風物遺址,不少地名、溝名與倉頡傳說緊密關聯(lián)。如三條溝、樓子溝、渡母橋、曬書臺、蹲石、紅豆礓等!
1、蹲石。
傳說黃帝不僅賜姓給倉頡,而且還賜給倉頡一塊墓地。墓地所在的史官村,傳說是因倉頡任黃帝的史官之職時,曾在此設衙理事而名。倉頡的舅舅黃郎是個不受大家歡迎的惡人,他看中了黃帝賜給倉頡的這塊墓地,欲設計霸占,倉頡亦用計挫敗了黃郎的陰謀;倉頡和他的舅舅踩墓地時,在現(xiàn)在的墓冢那兒,甥舅倆斗了一夜智,誰也沒有睡好。第二天甥舅倆又到黃龍山去踩墓地,走到劉家那坡北邊的半山坡,兩個人都累的不得了,便各找地方坐下休息。倉頡看路邊有塊石頭,一屁股蹲下去,便在石頭上蹲出了一個深窩,起來一看,那深窩的樣子很象一個巨人的屁股,便趣笑地將那塊石頭叫做蹲石。附近的人看到了這件怪事,有意將那塊石頭保護起來,久兒久之,人們便認為是倉頡用過的物件,有靈氣,向上一坐,能消災避難。這樣以來,一塊很平常的石頭就變成稀石寶物。每逢初一十五,總有人要來燒香叩拜,求吉禳災。隨著時間的推移,傳說的遠播,蹲石的名字就越來越響亮了。
后來,黃郎勾結雷公雨師興風作浪破壞倉頡墓的建設,也沒有得逞——倉頡用三根手指劃出三道深溝排洪除澇,導水入河,保住墓地;這就是三條溝的傳說,
再后來倉頡喚來風伯毀了黃郎大興土木為自己建造豪華陰宅的工程。二人入土為安后,倉頡得到萬人景仰,墓地周圍又建成高大的廟堂,世代香火鼎盛不絕;而黃郎以洞穴為墓,與山雀狐兔為伴,冷清至極!
2、列石橋(渡母橋)。
樓子溝底有一條小河,河里擺著許多石頭。這些石頭橫河床擺成一行,供人過河踩踏,人們叫它列石橋。相傳當年倉頡住在樓子溝造字時,他母親一日三餐前來送飯,每頓飯都要從河里送過去,無論春夏秋冬、水大水小、水熱水涼,母親都得趟。倉頡一門心思造字,沒想到母親竟受了這么大的苦。直到有一天,倉頡在河畔休息,這才發(fā)現(xiàn)母親送飯的情景,心里十分難受。為了使母親再不受趟水的苦處,他決心要造一座橋。但是,造字正在節(jié)骨眼上,他沒有時間造更好的橋,就從半山上抱來許多石頭,一字兒橫擺在河床里,供母親過河踩踏。母親踏著石頭過河,又穩(wěn)當,又省勁,心里有說不完的高興;為了夸獎兒子的孝心,她給石頭起了個名字,叫列石橋。打這以后,這列石橋就永遠不動地擺在那兒,河水再大沖不走,千年萬年踩不爛。人們說,那是倉頡的靈氣保護著它,龍王沒有膽量把那些石頭搬走!
3、曬書臺。
樓子溝畔,有一塊高高的臺田,年年莊稼長勢好,歉年不歉收,豐年更增產(chǎn),人們說這是一塊寶地,它的名字更怪,叫曬書臺。傳說倉頡造了許多字。他把這些字抄成厚厚的兩卷字書。天天反復看,看畢了就用綢子包好。放在楠木箱子里保管起來,生怕弄臟了。有一天,村里突然發(fā)了洪水,洪水把窯沖塌了,把書箱沖走了,倉頡經(jīng)過一番生死搏斗,終于從洪水中搶出書箱,運回家中,把被水浸濕的字書拿到高臺上去曬。曬的時候,把書一頁一頁拆開,鋪在地上,書頁上的水都滲進地里去了。他又小心裝訂好,放進箱子里保管起來了。打這以后,這塊地就叫曬書臺。由于書上的水滲到這塊地里,這塊地才旱澇保收,再加上箱子上的泥落在地里,土質很肥,才保住千年萬年能長出好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