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在中國悶聲賺大錢,然后出資支持日本歪曲歷史教科書。在中國人眼中,某些日本企業(yè)的行為實在“不地道”?赡苓@些日本企業(yè)沒有想到,它們搬起的石頭,終會砸到自己腳上
3月27日晚,北京某飯館,在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小李和幾位朋友聚會。點菜時,由于飯店沒有小李常喝的“燕京”啤酒,服務員推薦了“北京”啤酒。
“不能喝北京啤酒!毙±畹囊晃慌笥芽跉鈭詻Q地插話。
“為什么?”小李稍微有些詫異。
“因為北京啤酒是合資公司生產的,里面有朝日公司的股份!薄俺詹坏侨毡竟,它還出資支持篡改日本歷史教科書!
右翼日企“潛水”中國?
3月28日,《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就本報上期的頭條《朝日啤酒贊助日本歪曲歷史教科書》的相關事宜做追蹤采訪。
當記者撥通了設在上海的朝日啤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電話,并且說明采訪意圖后,電話被轉接兩次,轉到相關部門,由一名拒絕透露姓名的女士接聽。該女士一聽是記者采訪,直接回答:“對不起,我們不接受采訪!痹蚴遣稍L都是由總公司出面。
隨后,記者要求將采訪意圖轉達給朝日在日本的總公司時,該人士再次拒絕!拔覀儾恍枰(記者采訪)。”這句話被重復了兩次。不等記者回答,這位女士把電話掛斷。
“像朝日、三菱這樣贊助日本右翼勢力的企業(yè),在中國都是很低調的,幾乎是‘潛水性’的!币晃粯I(yè)內人士分析,“比如朝日啤酒很早就進入中國,煙臺啤酒、北京啤酒里面都有朝日的股份,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還以為這些啤酒是純粹國產的!
據了解,朝日啤酒是日本最著名的啤酒制造廠商之一,具有100多年歷史。1994年進入中國后,先后出資與杭州、泉州、煙臺、北京等地的啤酒廠合作,除生產自己的品牌朝日、舒波樂啤酒外,還生產西湖啤酒、清源啤酒、煙臺啤酒、北京啤酒。1999年,朝日公司在深圳和青島啤酒合資建成了中國最先進的啤酒工廠,生產青島啤酒。除了啤酒之外,朝日公司還與青島啤酒合資成立了朝日青啤飲品有限公司,生產烏龍茶,但所占市場份額很小。2004年初,朝日通過注資康師傅旗下的飲料公司,大舉進入中國飲料市場。
一位廣告界人士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本報提及的出資支持重新修訂日本教科書的企業(yè)如朝日啤酒、三菱重工、日野汽車、五十鈴汽車等等,在中國都是相對較少做廣告的企業(yè),即使做,也很少突出公司本身。
掩耳盜鈴之舉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員日本所副研究員劉軍紅和中國中日關系史學會副會長馮昭奎都認為,朝日等日本企業(yè)在中國的低調可能是單純的企業(yè)行為,與其支持日本右翼勢力無關。但他們對于這些企業(yè)出資支持右翼實力歪曲教科書的行為,都表示不贊同。
“它們比一般的日本人更了解中國,卻支持日本修改歷史教科書,對兩國關系起到負面作用,從道義上太說不過去了!瘪T昭奎說。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金熙德表示,要在中國賺錢,首先要尊重中國人的民族感情!俺鲑Y的這些企業(yè)不一定都有右傾思想,但是為(歪曲歷史的)教科書出資,對亞洲國家來說,是非常不愉快的”。
劉軍紅介紹,日本向來有企業(yè)戰(zhàn)略和國家戰(zhàn)略結合緊密的傳統(tǒng)和特點。而修改歷史教科書的行為本身就是日本清除歷史污點的過程!叭毡酒髽I(yè)希望自己出現在其他國家時,能被當成是普通國家的企業(yè)來看待,而不要揪住60年前的事情,不要有成見。所以他們支持修改歷史教科書,希望抹平污點!眲④娂t分析,如果歷史教科書修改成功,日本企業(yè)就可以認為自己的近現代史在別國看來是和平的。
“雖然這種行為在短期內會對兩國關系造成傷害,但是日本企業(yè)認為更符合長期戰(zhàn)略。因為它們希望拓展到亞洲乃至全球市場,如果歷史教科書修改成功,它們認為亞洲等國接受它們更為容易,它的海外戰(zhàn)略更容易推廣!眲④娂t對《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說。
“它們會自食惡果”
而馮昭奎認為,目前中日經濟呈躍進式發(fā)展,但是政治持續(xù)冷淡。日本企業(yè)只顧在中國賺錢而沒有推動兩國關系良性發(fā)展是造成目前“經熱政冷”現狀的重要原因。
“它們作為兩國關系的獲利者,不對兩國關系良性反展進行推動,反而起反作用。日本企業(yè)應該明白,中日關系惡化,它們會自食惡果。”馮昭奎說。金熙德也持相同觀點,他認為,如果投資環(huán)境受到影響,從長遠來講,日本企業(yè)會受損失。
馮昭奎介紹,日本企業(yè)助力惡化兩國民族情緒對立的行為,已經影響了它們在中國的投資。“很多像新干線這類的政府出資的大型項目,因為涉及到日本企業(yè),或者停掉了,或者選擇與歐美廠商合作。某種意義上說,這是‘雙輸’”。
朝日啤酒應收斂
對于朝日啤酒等在中國有投資的日本企業(yè)贊助歪曲教科書的行為,金熙德認為,中國民眾應該讓這些企業(yè)感受到壓力,來迫使它們收斂類似行為。
金熙德介紹,上個世紀70年代,日本企業(yè)進入東南亞時,曾經遭遇過反日浪潮。東南亞民眾通過游行、抵制日貨等行為讓日本政府感受到壓力,最終做政治表態(tài),絕不做軍事大國,并許諾,與東南亞各國建立“心心相印”的友好信賴關系以及以對等、合作者的身份支援東南亞。日本企業(yè)才得以順利進入東南亞。
金熙德認為,過去,日本企業(yè)在中國沒有遭遇到類似阻力,因為中國民眾還沒有參與進來。對于此次事件,金熙德建議,中國民眾應該通過輿論等壓力,讓日本企業(yè)認識到,在中國賺錢也是有條件的,逼迫它們不做傷害中國民族感情的事情。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張雪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