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4日電 《人民日報》今日刊載文章指出,從2005年1月1日起,現行紡織品被動配額全部取消,長達40年的配額管理體制宣告終結,全球紡織品貿易真正步入一體化。身為WTO成員,中國理所當然有權利分享這一重大成果。而另一個意味深長的變化是,在同一天,我國取消汽車進口配額和許可證管理,“進口配額”一詞將永遠退出我貿易體制舞臺。
文章指出,紡織品配額的取消,將使生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之首的中國紡織品貿易迎來更為自由、公平的外部環(huán)境。在配額體制下,國內188類受限紡織品年均出口增長率被嚴格限定在1.7%。一體化后,長期受到壓抑的出口潛能得以釋放,國內紡織品對原配額市場的出口短期內可望快速增升,這對約占世界紡織品貿易1/5的中國企業(yè)來說,無疑是個期待已久的良機。
文章稱,汽車進口配額取消,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沖擊。加入WTO的3年來,中國對國內汽車產業(yè)最薄弱的車型———乘用車(含小轎車)堅持進口配額的有序管理、適度調控,提高了透明度,確保了汽車這一敏感領域的平穩(wěn)過渡,為國產車的加快發(fā)展贏得了時間和空間。不過,我國汽車產業(yè)雖進步巨大,但較之發(fā)達國家仍然差距明顯,綜合競爭力不強。目前進口車占國內市場不到4%(轎車不到6%),但配額取消后,汽車進口的絕對量會有較大增長,部分車型如豪華轎車、高檔SUV等甚至會占主導地位。中外汽車由互補轉入競爭,國產車的日子也許不再那么好過。而按照承諾,2005年中國所有工業(yè)品進口配額都要取消,國內制造業(yè)將直接遭遇洋貨的搏殺。
文章指出,配額取消,有喜有憂。其實,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作為一種非關稅措施,配額的淡出是大勢所趨,辯證看待,全力應對,才是明智選擇。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已決定對紡織品開征出口關稅,這既有利于維護世界紡織品貿易正常秩序,不搞“贏家通吃”,也有利于促進我國貿易結構優(yōu)化,鼓勵高附加值產品擴大出口,實現紡織品出口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文章最后指出,2005年是個特殊的年份,因為中國加入WTO的承諾自此達到終點,以配額取消為信號,權利與義務,機遇與挑戰(zhàn),將會更加交錯地擺在眼前。告別配額,適應競爭,這是我們在新年必須邁過去的一道關口。(龔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