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長沙十一月十六日電 (董祺 孫存準)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標本出土地——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近日迎來中美聯合考古工作隊,人類稻作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紗有望因此揭開。
位于湖南道縣壽雁鎮(zhèn)的玉蟾巖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世紀九十年代,這里相繼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標本和最早的陶制品,被評為二十世紀中國最重要的一百項考古發(fā)現之一。尤其是這里發(fā)現的四枚最原始的古栽培稻類型水稻谷殼,將人類栽培水稻的歷史追溯到了一萬二千年前,引得世界各國的水稻研究專家紛至沓來。
據介紹,本次中美聯合考古工作隊由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建。匯聚了包括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終身教授巴耶瑟夫、中國農業(yè)大學水稻史專家張文緒教授等眾多海內外稻作研究領域權威專家。
目前,考古發(fā)掘工作已經啟動。在未來的一個月里,中美聯合考古工作隊將對玉蟾巖遺址進行再次發(fā)掘,對遺址內每層堆積物土樣進行浮選、篩選,力爭發(fā)現有關稻作農業(yè)起源的更多、更早的實物證據,揭開人類稻作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