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4月16日 星期五
站內(nèi)檢索
頻 道: 首 頁 | 新 聞 | 國 際 | 財 經(jīng) | 體 育 | 文 娛 | 臺 灣 | 華 人 | 科 教 | 圖 片 | 時 尚
精品商城|短 信 | 圖片庫 |專 稿 | 出 版 | 供 稿 | 產(chǎn)經(jīng)資訊 | 廣告服務 | 視 頻 | 心路網(wǎng)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港澳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兩岸四地學者在香港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

2004年04月16日 08:27

  中新社香港四月十五日電(記者陶社蘭)鄭和下西洋最遠到了哪里?二00五年是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來自兩岸四地的學者,今天匯聚香港城市大學,舉辦研討會,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

  鄭和下西洋是世界歷史上的一項壯舉,具有打通航路、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大意義。今天開始舉行的這場題為“鄭和的世界.世界的鄭和--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紀念研討會”共分三場,與會學者分兩組作演講,最后一場為座談會。是次研討會邀請了海峽兩岸四地各范疇的專家學者,從文化交流、歷史、科技等多角度審視“鄭和下西洋”的課題,進而探討其在中國歷史以至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地位。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張信剛在開幕禮上致辭。在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上,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鄭培凱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天有、何芳川,前臺灣“教育部”部長吳京,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吳志良、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科學史系教授辛元歐,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范金民等,將圍繞“明代中國對世界的認識”,以及“鄭和下西洋在世界文化上的意義”,發(fā)表演講。

  另外,為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現(xiàn)正在進行“鄭和研究計劃”,探討鄭和下西洋對文化交流、文明接觸、航海、科技、貿(mào)易、朝貢關(guān)系、東西交通等的相關(guān)課題,進一步理解是次壯舉在世界史上的意義及相關(guān)的歷史教學問題。完

 
編輯:秦欣

相關(guān)報道:通訊:以鄭和艦隊命名的和艦科技揚帆起航(圖) (2004-04-13 18:47:47)
          馬來學者:考古最新發(fā)現(xiàn) 是鄭和最早發(fā)現(xiàn)了南極 (2004-02-05 15:58:03)
          探尋鄭和下西洋:水果之王榴蓮是鄭和命名嗎? (2004-02-01 08:25:59)
          探尋鄭和:“唐人街”是鄭和七下西洋形成的嗎? (2004-01-30 07:37:49)
          探尋鄭和:航海家鄭和是中國第一個吃燕窩的人? (2004-01-28 09:42:46)
          探尋鄭和:馬六甲三寶山是如何被保護下來的? (2004-01-27 09:46:48)
          坐鎮(zhèn)三寶山 馬六甲鄭和石像將有永久立身之地 (2004-01-26 10:43:38)
          探尋南京鄭和后人:三寶太監(jiān)鄭和何以有后裔? (2004-01-25 09:47:54)
          圖: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仿真航模展覽 (2004-01-17 19:01:27)
          探尋鄭和——鄭和七下西洋之前還曾下東洋? (2004-01-16 08:56:18)
          探尋鄭和:鄭和下西洋是為尋找失蹤的建文帝嗎? (2004-01-12 06:48:43)
          海峽兩岸籌組探險隊重新航行鄭和下西洋之路(圖) (2004-01-09 08:42:51)
          權(quán)威航海圖專家揭秘:鄭和下西洋最遠究竟到哪里 (2004-01-05 07:34:03)
          通訊:“鄭和下西洋六百年”引發(fā)全球華人思考熱 (2003-12-09 21:34:08)


 
  打印稿件
 
:::新聞自寫短信:::
對方手機: 最多五個(半角逗號號分隔 0.2元一條)

新聞長信,五千字容量
檢驗碼:
手機號:
密 碼 :
獲取密碼    
 
 
 

關(guān)于我們】-新聞大觀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誠聘英才】-【留言反饋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