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3月01日 星期一
站內檢索
頻 道: 首 頁 | 新 聞 | 國 際 | 財 經 | 體 育 | 文 娛 | 臺 灣 | 華 人 | 科 教 | 圖 片 | 時 尚
  中新百貨 | 短 信 | 專 稿 | 出 版 | 供 稿 | 產 經 資 訊 | 廣 告 服 務 | 視 頻 | 心路網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朱兆良:應高度重視中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建設

2004年03月01日 06:28

  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九日電  題:應高度重視中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建設——訪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副主席朱兆良

   中新社記者  趙江濤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副主席、中科院院士朱兆良在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提出,應開展國情教育,提高糧食安全憂患意識。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糧食安全始終是社會經濟發(fā)展中的首要戰(zhàn)略問題,在目前糧食自足的情況下,高度重視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建設十分重要。

  這位老院士強調,糧食生產盡管在國民經濟中所占份額很小,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視。一九九八年以后中國糧食產量逐年下滑,此趨勢如果繼續(xù)下去,一旦國際上出現大的動蕩或遇到嚴重自然災害,就會對中國糧食安全構成威脅。

  據預測,到二0三0年,中國人口將進入最高峰,達十六億,以人均占有糧食四百公斤計,糧食總產應該達到六千四百億公斤。朱兆良認為,在耕地面積不足并不斷下降的情況下,要充分認識實現未來糧食安全目標任務的艱巨性。

  談到糧產下滑的原因,朱兆良認為是多方面的,除了一些非常必要的因素如退耕還林、退耕還草、農業(yè)經濟結構調整等之外,有一些因素,如永久性占用耕地等是不是都很有必要就值得考量,畢竟中國是土壤資源高度約束型國家。此外,種糧戶積極性下降、某些地方虛報等也是重要原因。

  同時,朱兆良對有可能出現的化肥和農藥不合理施用的趨勢感到憂慮。他說,中國人地矛盾突出,提高糧食單產將是未來增加糧食產量的主要途徑,農用化學品的大量投入就不可避免;屎娃r藥的不合理施用已經給農產品質量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嚴重隱患,對農產品的品牌、出口創(chuàng)匯也造成很大影響,如不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影響將十分嚴重。

  談到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建設,朱院士提出,首先要實行“藏糧于土”的戰(zhàn)略,確保耕地數量和質量及糧食生產的可恢復性。中國可供開墾的后備土壤資源非常有限,必須充分認識耕地在未來糧食安全中的地位,嚴格土地審批制度,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在土地開發(fā)過程中,盡可能地避免破壞耕地或永久性占用耕地。

  其次,要采取扶持措施提高種糧農民收益。他介紹說,中國主要農產品價格自一九九六年以來已連續(xù)出現下滑局面,糧食價格更是持續(xù)走低。在穩(wěn)定糧食總量、保證糧食供給的前提下,各級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業(yè)的扶持力度,搞好農田基本建設,盡量減少對農民的稅收,甚至免除農業(yè)稅收,使農民能從糧食生產中獲益。

  此外,朱兆良還提出,要高度重視清潔生產,保證國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安全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退出不適宜糧食生產的土地,幫助和鼓勵他們尋求適宜經營的生產活動,把力量用于適宜糧食種植的地區(qū)。同時,還要健全技術推廣系統,加大對農業(yè)科技發(fā)展和推廣的投入,尤其要探索新形勢下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技推廣機制,培養(yǎng)一批安心農技推廣工作的隊伍,充分發(fā)揮科技力量保障糧食安全。

 
編輯:宋方燦


 
  打印稿件
 
:::新聞自寫短信:::
對方手機: 最多五個(半角逗號號分隔 0.2元一條)

新聞長信,五千字容量
檢驗碼:
手機號:
密 碼 :
獲取密碼    
 
 
 

關于我們】-新聞大觀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誠聘英才】-【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