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2月25日 星期三
站內檢索
頻 道: 首 頁 | 新 聞 | 國 際 | 財 經 | 體 育 | 文 娛 | 臺 灣 | 華 人 | 科 教 | 圖 片 | 時 尚
  中新百貨 | 短 信 | 專 稿 | 出 版 | 供 稿 | 產 經 資 訊 | 廣 告 服 務 | 視 頻 | 心路網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滾動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建行中行上市前景:重組后力求避免保持改革動力

2004年01月30日 16:16

  注資和核銷不良資產之后,建行和中行上市的障礙已經基本掃清。

  事實上,這兩家銀行的上市準備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這表現在國際各大投資銀行對它們上市承銷業(yè)務的競爭也正日趨激烈。市場估計建行IPO的融資規(guī)模可達50~60億美元,中行則可能還要多于這個數字。對于蕭條已久的各大投行中國部門來說,這顯然是兵家必爭之地。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1月13日報道,德意志銀行已提出收購部分上市股份作為對建行具有信心的表示,當然其目的在于分享1.75億美元左右的承銷費。彭博資訊(Bloomberg)同日透露,德國總理施羅德親自給中國總理溫家寶寫信,保舉德意志銀行為銀行上市的承銷商!督鹑跁r報》同時稱,德意志銀行的舉動將迫使其它投行效仿,其中包括花旗集團、匯豐銀行與JP摩根。其中花旗集團也提出了類似要求,并獲得美國前財政部長羅伯特-魯賓的幫助。摩根士丹利也在競爭者之列,而且被市場寄望頗高。

  這不是一般的承銷業(yè)務。除了為建行上市承銷本身可以獲得豐厚利潤之外,更為以后其他三大銀行做承銷業(yè)務取得某種“資歷”。投行競爭的日趨白熱化,也昭示著上市進程的進一步提速。

  然而上市的行動如此迅速,難免引起人們對兩家銀行上市動機的懷疑。

  理論和實踐都已經證明,國有獨資銀行要實現真正的商業(yè)化是極度困難的,而上市由于引進了外來約束,確實是國有銀行改革的可行選擇之一。但盡管如此,如果目標只停留在上市本身而不對銀行治理結構進行切實的改革,仍然無法達到改善銀行經營的目的。

  戰(zhàn)略投資者的引進,也屬此次銀行改革的焦點。一般而言,重組上市的正確順序應該是,先引進戰(zhàn)略投資者,對銀行進行盡職調查,然后重組,最后才上市。這樣做的理由在于,好的戰(zhàn)略投資者如果不能在上市前了解銀行的情況,就不敢在上市后進入公司。

  然而市場傳言,此次戰(zhàn)略投資者的選擇很可能將是在IPO的時候同時買入銀行股份,也即在零售之前進入,而最有可能的戰(zhàn)略投資者事實上正是那些搶承銷訂單的歐美銀行,比如說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和花旗銀行。倘若如此,這種存在利益沖突的安排很容易招惹物議,而且顯得急功近利。這些銀行究竟將是真正的戰(zhàn)略投資者,還是僅僅意在贏得利潤豐厚的上市承銷業(yè)務,也因此難免令人生疑。

  以上市為核心目的的重組、引入戰(zhàn)略投資者的故事已在中國的舞臺上演過多次,然而往往在上市融資之后即失去持續(xù)重組的動力,最終改革成效甚微。事實上,倘若中國銀行業(yè)的重組仍然在簡單復制石油業(yè)、電信業(yè)的上市融資故事,即使注資改革的設計再玲瓏精巧,仍難以擺脫虎頭蛇尾的改革宿命。(來源:《財經》雜志 作者:葉偉強)

 
編輯:聞育旻

更多精彩經濟新聞:中新財經

          建行行長:今年完成股份制公司設立是重中之重 (2004-01-30 15:39:50)
          建行集資額將高達100億美元 (2004-01-29 08:53:16)
          建行將在港美兩地上市 集資額可能高達100億美元 (2004-01-29 08:31:05)
          解讀中行建行獲注資:國有銀行的最后“晚餐” (2004-01-13 09:43:10)
          建行上市有望籌資超50億美元 國際投行躍躍欲試 (2004-01-13 09:38:53)
相關專題:中國財經媒體內容精粹

 
  打印稿件
 
:::新聞自寫短信:::
對方手機: 最多五個(半角逗號號分隔 0.2元一條)

新聞長信,五千字容量
檢驗碼:
手機號:
密 碼 :
獲取密碼    
 
 
 

關于我們】-新聞大觀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誠聘英才】-【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