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 中國新聞社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大觀>>華人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探尋鄭和:“唐人街”是鄭和七下西洋形成的嗎?

2004年01月30日 07:37

  中新社馬六甲一月二十九日電 題:唐人街是鄭和下西洋形成的嗎?

  中新社記者 韓勝寶

  春節(jié)期間,記者漫步在馬六甲唐人街上,這里是一派中國的風情,華夏的喜慶,大紅燈籠連成燈的世界,店門口大紅布貫穿店堂,大紅對聯(lián)寫著中國春聯(lián),餐桌上的大紅碗全是中國式的,華人過的是紅紅火火的中國年。

  陪同記者逛唐人街的馬六甲大眾銀行創(chuàng)始人林先生說,唐宋以來中國沿海地區(qū)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日益繁榮,到海外的中國人日益增多。流于海外的沿海人到當?shù)睾,大多?shù)人愿意聚地而居,以便互相照應,并在聚居地擺攤設店,經(jīng)營小餐館、客棧、雜貨鋪,以“唐人”、“唐山客”自稱,唐人街也就因此得名。但真正的唐人街并未形成。直到朱元璋統(tǒng)一中國建立明朝后,中國出現(xiàn)了強盛時期,并在明成祖手里達到極點。因此,真正的唐人街的出現(xiàn)是在明代,這和鄭和七次下西洋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從一四0五年到一四三三年,鄭和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加強了中國和西洋各地的聯(lián)系,擴大了國際貿(mào)易。其對“唐人”產(chǎn)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則是人們沒有想到的。林先生不無感慨地說,鄭和的船隊一到有“唐人”的國家,居住在這些國家的“唐人”便奔走相告,欣喜萬分。他們的這種欣喜,是因為鄭和帶來的是強大的國威。鄭和每到一個地方,先按國之禮節(jié)去拜訪該國的國王,并送上攜帶的珍貴禮物,僅這些代表中國文化的珍貴禮物,就令所在國的國王、大臣、王公貴族刮目相看。當?shù)厝藙t更為鄭和龐大的船隊所敬佩,得知這些“唐人”的后面原來有這么一個強大的國家,因而對“唐人”不敢輕視,從而大大提高了“唐人”在國外的地位,促使了唐人街的形成。

  在鄭和下西洋不得已而用兵的三次戰(zhàn)斗中,華人海盜陳祖義被抓,押回京城。林先生對記者說,正是因為“唐人”中也有一部分敗類,損壞了“唐人”的名譽,累及無辜。鄭和抓獲陳祖義,明成祖將陳祖義正法,正是維護了海外“唐人”的形象,為“唐人”正了名,為唐人街的形成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林先生自豪地說,鄭和七下西洋為唐人的海外貿(mào)易提供了中國貨的品牌,這為唐人街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鄭和每到一個地方,便將帶來的商品與當?shù)厝私灰祝袊慕z綢、瓷器等格外受到當?shù)厝说臍g迎。這種交易雖然是以物易物,但正是他的“物”,成了中國貨的代名詞,因為鄭和帶的都是真正的高級國貨,產(chǎn)生了品牌效應。對善于經(jīng)商的“唐人”來說,無疑是在免費為其打出了無可替代的廣告,打開了中國貨在這些國家的市場。就拿馬六甲來說,通過直接從中國進貨,使得馬六甲很快成為東南亞重要的經(jīng)濟、商業(yè)、貿(mào)易中心。馬六甲的唐人街當時十分興隆。

  記者了解到,隨著鄭和下西洋,海上交通發(fā)達,國際貿(mào)易頻繁,江、浙、閩、廣等地有大批民眾移居西洋。據(jù)明代張燮的《東西洋考》記載,在爪哇、加里曼丹、菲律賓、馬來半島,有一千乃至上萬的華僑。他們“往往久住不返,至長子孫”。比明代前,成倍增長。

  林先生指出,早期的唐人街在鄭和下西洋后逐漸正式形成,它是華裔和平經(jīng)商與繼承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產(chǎn)物,成為中國移民在海外活動的重要根據(jù)地。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不論對所在國、與之關(guān)系密切的中國以及世界歷史的發(fā)展,都起過極大的歷史作用。

 
編輯:張明


 
  打印稿件
 
:::新聞自寫短信:::
對方手機: 最多五個(半角逗號號分隔 0.2元一條)

新聞長信,五千字容量
檢驗碼:
手機號:
密 碼 :
獲取密碼    
 
 
 
關(guān)于我們】-新聞大觀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誠聘英才】-【留言反饋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