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 中國新聞社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大觀>>文娛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本文繁體版

《明報》:一代演藝巨星隕落 廿載公益精神長存

2004年01月09日 15:08

  樂壇天后梅艷芳與子宮頸癌搏斗多月后,昨日病逝。她的離去,不但演藝界悲傷,廣大“梅”迷也同樣傷感。

  梅艷芳在一個草根的單親家庭長大,但她沒有輸在起點,反而憑著堅毅不拔的斗志,高唱“在臺上我覓理想”,成為一代天后。她的奮斗精神,固然值得港人借鑒;同樣令人敬佩的,還有畢生忠于自己工作的專業(yè)精神,以及長期熱心社會公益、對正義的執(zhí)著、對親友和后輩的扶助。

  梅艷芳出身寒微,父親早逝,4歲開始跟姐姐一同在荔園歌舞廳和廟街演唱,幫補生計;沒有機會接受正規(guī)教育,但待人豪爽、處事正義、深明大義,深受朋友和公眾敬重。

  梅艷芳的成功道路絕非坦途,逆境的磨練使她形成百折不撓的性格。她艱苦奮斗了十多年,直到18歲贏得歌唱比賽冠軍,才一炮打紅。憑著百變形象、緊貼香港年輕人趨之若鶩的東洋潮流,以及獨特的歌喉和臺風,迅速走紅。梅艷芳不單連續(xù)5年獲得“最受歡迎女歌星”獎項,開創(chuàng)在紅磡體育館開過30場個人演唱會的破天荒紀錄,更憑港產(chǎn)電影《胭脂扣》贏得本港金像獎和臺灣的金馬獎影后殊榮。

  梅艷芳奠定樂壇“大姐大”的地位,除了有過人的舞臺異彩之外,還因她樂于助人、富正義感,贏得廣大同業(yè)的愛戴和支持。她前晚病危的時候,有過百名著名演藝人親身到醫(yī)院去見她最后一面,就是最佳注腳。

  梅艷芳不但對朋友豪爽,也關(guān)心素未謀面的公眾和同胞,長期熱心社會公益。對內(nèi)地發(fā)生的天災,她多次積極組織籌款活動,在臺前幕后身體力行,出錢出力。

  今年初SARS爆發(fā),身為演藝人協(xié)會會長的她,抵住失去摯友張國榮的悲痛,發(fā)起“茁壯行動”,為在SARS中失去親人的小孩籌款;又在6月舉辦1:99演唱會,向全球展示香港對抗SARS的團結(jié)精神。

  梅艷芳正義敢言,多番挺身維護行業(yè)的公義和利益。例如去年《東周刊》刊登一名女藝人多年前被暴力侵犯的照片時,她挺身而出,率領(lǐng)演藝界公開聲討該傳媒的做法,暫時煞住歪風。

  香港沒有一呼百應的宗教領(lǐng)袖,也沒有像內(nèi)地“雷鋒”式的政治模范;然而,殿堂級的天皇巨星,對社會(特別是年輕人)的價值和行為,往往發(fā)揮重大影響。如果更多受歡迎的偶像和公眾人物能以梅艷芳為榜樣,不懈奮斗、發(fā)揮忘我的專業(yè)精神、無私地奉獻、積極回饋社會和同胞,那么,梅艷芳雖死,其精神將

  來源:《明報》

 
編輯:王艷紅

相關(guān)報道:梅艷芳公祭11日舉行 身穿中西合璧禮服作別世界 (2004-01-09 09:16:00)
          梅艷芳的40年:她的生命比戲劇更傳奇(圖) (2004-01-07 15:46:21)
          梅艷芳喪禮轟動香港 預計將近六千人參加(圖) (2004-01-07 09:09:58)
          劉培基追憶梅艷芳患病心路歷程:人生如舞臺 (2004-01-06 16:41:17)
相關(guān)專題:香港女星梅艷芳病逝

 
  打印稿件
 
:::新聞自寫短信:::
對方手機: 最多五個(半角逗號號分隔 0.2元一條)

新聞長信,五千字容量
檢驗碼:
手機號:
密 碼 :
獲取密碼    
 
 
 
關(guān)于我們】-新聞大觀 】- 供稿服務(wù)】-廣告服務(wù)-【誠聘英才】-【留言反饋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