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
中新網(wǎng)分類新聞查詢>>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大觀>>國內(nèi)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國官兵歷時5年建造現(xiàn)代化載人航天發(fā)射港紀實

2003年05月21日 08:21

  5月9日,我國對外正式公布:“神舟”五號飛船將如期發(fā)射。這預示著我載人航天工程已進入關鍵階段。

  熱血鑄塔魂,情系飛天夢。每當飛船從巨大發(fā)射塔的懷抱中沖天而起遨游太空時,總裝某特種工程技術安裝總隊的官兵就萬分激動。因為是他們歷時5年親手建造了這座現(xiàn)代化載人航天發(fā)射港。那聳立在茫茫大漠深處的載人航天發(fā)射設施,像一尊尊無字的豐碑,記載著共和國發(fā)奮圖強、天宇拓荒的歷程,也凝聚著這群無名英雄的心血與汗水,融入了他們的光榮與夢想。

  鏖戰(zhàn)導流槽

  20世紀90年代初的一個夏天,一列悶罐軍列經(jīng)過4天4夜,駛進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一個無名小站,總隊數(shù)百名官兵又一次征戰(zhàn)中國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打響了建設載人航天發(fā)射港的會戰(zhàn)。

  導流槽的開挖是發(fā)射場建設的第一個戰(zhàn)役。它是處于發(fā)射塔架底部的基礎設施,為雙面導流槽,主要用于將飛船發(fā)射時火箭助推器點火產(chǎn)生的烈焰沿設計的雙面導流槽導至塔架外側,以消除其對周圍設施的損壞。它是我國載人航天最大、最關鍵的基礎性設施。它的建設是我國國防工程史上的新突破。

  導流槽獨特的地下構筑,加之戈壁灘平原膠結巖特有地質(zhì)結構,機械挖土很難連續(xù)作業(yè),給施工增大了難度,同時也為施工技術創(chuàng)新帶來了機遇?傟牴こ碳夹g人員,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新意識和聰明才智,在諸多施工技術領域取得了多項突破。

  施工中,技術人員從環(huán)境土質(zhì)和工程本身特點作深入分析,找準導流槽施工的主要難點、疑點,采取相應的一系列對策,反復探索攻克了一個個難點,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了施工中的8個重大問題:如針對砂類膠結巖特有土質(zhì)堅硬難挖特點,采用松散性爆破技術;針對導流錐面的角度和弧度要求精度高及導流槽耐火混凝土鋁酸鹽耐火水泥的特殊性,分別采用預埋螺桿和雙面交匯控制模板技術及控制性混凝土澆注噴射技術等。經(jīng)國防專利局查新證明,這些成果均達到國內(nèi)同行業(yè)中的領先水平,為以后在戈壁灘等類似土層結構施工提供了良好的技術范例。

  在導流槽工地上,到處閃爍著安裝官兵們聰明、智慧的火花,灑下了他們辛勤拼搏的心血和汗水。

  從地方大學畢業(yè)入伍的連長呂宏亮,在施工中既是指揮員、戰(zhàn)斗員,又是技術骨干。在導流槽混凝土澆注施工中,由于吊車車體與施工面距離太遠,模板吊裝成了難題。面對這一情況,他和大家一起琢磨,最后設計出了一臺流動的特種小車。他們先將模板吊到小車上,然后再用導鏈將模板吊裝到位,不僅方便,而且大大提高了工效。

  導流槽施工中,二營是主攻單位。營長邴光利由于常年高強度施工,患了重度腰椎間盤突出癥,發(fā)作起來站立不住,有時不得不倚靠在腳手架上歇一會兒。有幾次,腰疼得實在支撐不住了,他就把一塊草席鋪在工地上,趴在上面指揮施工。就是這樣,在這次攻堅戰(zhàn)中,官兵們用智慧和汗水創(chuàng)造了新的輝煌。

  建造“第一門”

  飛船總裝垂直測試廠房是整個發(fā)射場系統(tǒng)的關鍵性設備之一,是新的“三垂”(垂直組裝、垂直測試、垂直整體運輸)發(fā)射模式區(qū)別舊模式的主要標志。74米高的廠房升降推拉鋼大門安裝,是工藝要求最復雜、技術難度最大的工程。此大門門洞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由6扇門組成,每扇高12.6米、寬14米,大門總重量達350多噸,堪稱“亞洲第一大門”。

  大門是廠房的關鍵性非標準機械設備之一,其規(guī)模、先進性及安裝高度在國內(nèi)獨一無二,體現(xiàn)了我國大門類非標準機械設備安裝的最高技術水平。

  大門安裝高度高,每扇門重近50噸,況且門洞面積大,高空懸空作業(yè),沒有作業(yè)面,危險性很大。又面臨工期緊,施工場地狹窄,空中地面交叉作業(yè)多,加之設備重、安裝位置特殊、氣候條件惡劣等不利因素。負責此項工程的高金生、展才興等高級工程師帶領技術人員,發(fā)揮集體智慧,研究探索施工方案的改進創(chuàng)新,決定以卷揚機、倒鏈、滑車等以“土”為特征的簡單起重機具,通過新技術與老設備的結合來完成超高大型設備的安裝。

  針對超高、超重鋼大門安裝施工存在的大門吊裝難、門扇門框安裝精度控制誤差難等情況,經(jīng)過大家反復摸索、集智攻關,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明了利用結構承重的“土洋結合”的特種安裝工序:首先用塔吊把卷揚機吊上大門懸空的頂上,然后在地面將大門拼裝好安上軌輪,接著用40噸和25噸的起重機接力將大門豎起,再利用高金生工程師設計的“人字架”倒鏈將大門穿牢固定,最后利用空中的卷揚機將大門一點點往上提,安裝就位。

  一道道難題被攻克,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工藝誕生了:大門吊裝他們采取“人字扒桿小角度變幅技術”,大門運輸采用“拖架防側翻拖滾技術”,門框門扇安裝采用“多點精度控制技術”等,創(chuàng)造了用簡單施工機具安裝超高大型門類設備的先例,省時高效地完成了任務。

  在廠房升降推拉式鋼大門安裝中,一營一連的十多名起重工、電工、鉗工、電焊工等“能工巧匠”起的作用也不小。升降推拉式鋼大門,通過卷揚機向上提,要用滑輪、鋼絲繩、倒鏈進行逐級穿繩、吊升。起重工楊學斌練就了一手絕活,他能分毫不差地將卷揚機鋼絲繩快速地穿在大門兩邊的20多個定滑輪上。在提升過程中,鋼絲繩在滑行中容易從定滑輪軌道中出軌,一旦出軌,后果不堪設想。為防止鋼絲繩出軌,他手握一根五指粗的撬杠,不停地將拉動中的鋼絲繩用力撬回,使其歸位,幾個小時下來,他的手腕腫得老粗,手上磨滿了血泡。

  飛船垂直測試廠房升降推拉式鋼大門安裝,填補了一項國內(nèi)非標準機械設備安裝技術的空白,此工程獲國家建筑最高榮譽獎“魯班獎”。

  鋪就“通天路”

  發(fā)射塔架與垂直測試廠房之間,要修建一條長1500米、寬20米的特殊鐵路,它堪稱目前我國最寬的鐵路。這條無縫重軌鐵路,連接發(fā)射塔架與垂直總裝測試廠房,主要用途是當飛船和火箭在總裝測試廠房完成測試后,載著船箭組合體的活動鋼平臺,在自發(fā)電源的驅(qū)動下,從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出發(fā),通過這條專用軌道運至發(fā)射工位。

  總隊官兵稱它為“神舟”飛天的“天路”。

  活動鋼平臺專用軌道,需要把幾百根重鋼軌道焊接成兩條無縫路軌,并在軌溫60攝氏度至零下30攝氏度條件下,保證鋼軌焊接質(zhì)量,其溫差之大在我國被稱為無縫線路的禁區(qū)。工程技術人員大膽探索、反復試驗,首創(chuàng)我國無縫重鋼軌道焊接新技術:選擇最佳的鎖定溫度,運用預熱和定時自動注塞新工藝,解決了在90攝氏度溫差條件下,無縫軌道不被拉裂、不發(fā)生變形的國內(nèi)難題,保證了發(fā)射任務中火箭、飛船垂直運輸無顛簸、無震動。

  螺栓是軌道地基的重要預埋件,要求預埋軸線偏差不得超過3毫米。在沒有資料參考和經(jīng)驗借鑒的情況下,營長邴光利和大家共同出主意、想辦法,制訂了最佳方案:先將兩組角鋼按要求打出孔洞,保證螺栓間距準確,再用螺母和套管將螺栓卡在定位角鋼上,保證螺栓標高不變,固定定位角鋼,確保螺栓不偏移。這樣,螺栓就牢牢地被“懸”在編扎好的鋼筋網(wǎng)中,確保了預埋精度。

  為給預埋軸線控制好精確度,測繪兵利用每天上午10時至12時、下午4時左右這段最佳時間進行測量,每四五百米選一個點,一天得跑兩個10公里。

  軌道地基下面澆注混凝土,需要人工提著10多斤重的振動棒,在澆注的地方不停攪勻、搗實,有時還要兼顧將沒有被攪碎的小石頭粉碎。陳永華、肖三飛兩人天天雙手攥著7厘米粗的振動棒叫上了勁。振動棒前頭是個三四十厘米的鐵頭,通電后整個振動棒振動力很大,為使其保持穩(wěn)定,他們要用一只手緊緊握住前部,因前部吸附力強,一些砂礫粘著其上,他們的手常被這些砂礫磨破。有一次連續(xù)15個小時的突擊,他倆的胳膊幾近麻木,雙手被磨破、鮮血直流,手里握著的振動棒也被血染紅了。官兵們就像他倆一樣鑄就了工程兵的驕傲。

  (文章原載于《解放軍報》,作者:張希文、劉程)


 
編輯:李淑國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