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
中新網(wǎng)分類新聞查詢>>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大觀>>臺灣頻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華文摘》:龍應臺追述臺北官場三年三月三天

2003年05月16日 15:57


龍應臺(資料圖)


  曾經(jīng)以《野火集》蜚聲華人世界的作家龍應臺,三年前出任臺北市文化局局長,在政治叢林中馳騁了三年零三個月零三天,而今已五十一歲的龍應臺全身退出政壇。卸任后的她將做些什么?近日臺北媒體采訪了龍應臺,聽她暢談官場體驗與未來人生規(guī)劃。

  立功比立言更難

  “我以前是立言者,認為立言是天下第一等重要的事情,這三年的官場經(jīng)歷讓我知道了立功要比立言困難十倍、百倍!饼垜_一如她直爽的性格,開門見山地談了她的官場感受。

  三年前,臺北市長馬英九前往德國法蘭克福力邀龍應臺出任文化局長,馬英九認為龍應臺常年旅居歐洲,并在歐洲各國發(fā)表評論,是少數(shù)能表達華人意見的論述者,希望借助龍應臺的國際觀點打造臺北,使之躋身國際文化都市。令同行出乎意料的是,龍應臺竟然答應下來!袄蠈嵳f,當時太天真,不知道立功比立言難上百倍!

  龍應臺確實想得太簡單了。面對政治領(lǐng)域錯綜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既對文化產(chǎn)業(yè)缺乏應有的認識和了解,又沒有經(jīng)營管理城市經(jīng)驗與經(jīng)歷,這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讓龍應臺等于是在荒蠻中披荊斬棘。三年中她從早忙到晚,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身心極其疲憊與艱辛,對她的體力挑戰(zhàn)到達了極限。

  那么,龍應臺對當初的選擇后悔了嗎?

  “有人會問我,當時市長把這些困難全告訴我,我是不是就不來了?恐怕也不見得。有些過程是非過不可。而很大程度上是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好奇心!饼垜_認為,知識分子應該進入體制,進入權(quán)力機構(gòu),否則無法從內(nèi)部去改革體制。但知識分子一旦進入了體制,就停止了他本來的“知識分子”身份。她很清楚創(chuàng)作和做事是兩回事,而后者更富有挑戰(zhàn)性。

  市長官邸對外開放

  龍應臺在這三年里確實做了不少事。她剛上任,首先建立以市民為中心的理念。文化局采取的所有措施都緊緊圍繞著市民。她告訴同仁:我們負責的對象不是市長,我們更不是市長的宣傳機構(gòu),文化局堅持提市民的文化權(quán)力如何被照顧。在龍應臺的帶動下,他們提出了“文化就在巷子里”的口號,把藝術(shù)精品帶到廣場、帶到公園,讓那些一輩子都不會買票進音樂廳的市民和孩子去看表演,讓藝術(shù)進入底層的市民生活圈里。

  九二一大地震發(fā)生四天后,臺北市文化局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了一場交響音樂會,那天演出結(jié)束后,所有的人是含著眼淚離開的。龍應臺說:“音樂在那天晚上扮演的就是治療人們心靈傷痕的角色,這就是文化的重要。”

  文化正日益走進每一個市民。龍應臺說:“我要把文化從邊緣帶到核心!痹敬箝T深鎖的市長官邸對外開放了,現(xiàn)在市民已經(jīng)很習慣去那里聽一場詩歌朗誦會,在美好的庭院里喝一杯清茶。短短三年之間,總共有二十個類似的政府機構(gòu)對市民開放。

  讓臺北深層的文化魅力一個個放出光芒是龍應臺一直追尋的目標,在她的籌劃下,臺北的文化景觀真的變了。從官邸藝文沙龍、當代藝術(shù)館、國際藝術(shù)村、紅樓劇場、臺北之家,到開放錢穆故居、林語堂故居,甚至把嚴家淦故居、蔣中正宋美齡故居都變成法定古鎮(zhèn)。再從臺北國際詩歌節(jié)、傳統(tǒng)藝術(shù)節(jié),到臺北音樂季、兒童藝術(shù)節(jié),每一個場所、每一次活動都蘊含著臺北人原有的歷史記憶和對未來的熱切憧憬。難怪市長馬英九說:“人們原本擔心她太‘國際’,三年后卻發(fā)現(xiàn),她的努力全都根植于臺北這片本土上。”

  毀壞樹木工程堅決反對

  龍應臺還為臺北市掀起一場“全民綠色革命”。過去市府規(guī)定,凡是新建道路、新建樓房有“擋道”的樹木,公務單位或民間開發(fā)商有直接砍伐的權(quán)利。龍應臺看到,在都市日益更新的今天,樹木被砍、綠色漸少,十分心疼。在她的倡議下,經(jīng)過文化局同仁的努力,“臺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終于在去年底獲得市議會審議通過,凡是樹胸直徑零點八公尺以上、樹高十五公尺以上都是市府保護的樹木。

  所有工程若以毀壞樹木作為代價,龍應臺一定堅決反對,并下令增加預算、重新設(shè)計。這就是龍應臺做事的風格,她認為對的、應當做的,她會義無反顧地堅持到底。龍應臺對綠色資源的重視與執(zhí)著,使臺北變得更漂亮了。她在接到市民的大量來信中,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臺北不一樣了!

  最讓業(yè)內(nèi)人士推崇的是,龍應臺運用了個人關(guān)系的“明星效應”為臺北市的文化建設(shè),爭取了超過三億元新臺幣的企業(yè)捐助。馬英九市長贊許道:“她不只會燒一把野火,還能鼓起一陣旋風!

  卸任后著書立說

  農(nóng)歷年剛過,臺北市府上上下下開始繁忙,而龍應臺卻像個局外人,她忙著揮別官場,重新回到寫作生活。

  猶如脫離苦海的龍應臺興奮地告訴記者:“我真高興從此能恢復自由之身,可以睡到自然醒。其實,我迫切想退出來,是想認真思索這三年來的所做所為。當不當官并不重要,我特別贊同蘇東坡的一句話:‘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瘯r機對了想做事就做,時機不對,不想做就不做!爆F(xiàn)在的龍應臺終于可以避開眾人的目光,一個人靜一靜了。

  她說,這三年來參與臺北市的發(fā)展,并設(shè)計規(guī)劃宏偉藍圖,但在推動文化政策的過程中,一直沒有機會闡述她的施政理念,她希望在未來隱居的三個月里,寫一本關(guān)于城市發(fā)展與文化政治理念的書。她希望這本書能給所有擁有華人城市的決策者做參考!皶鴮懲曛螅攀俏以谂_北三年官場的真正了斷!

  文化評論家南方朔對龍應臺這三年來的官場表現(xiàn)予以充分肯定,他表示,十幾年前,市政府帶著贖罪的心情成立文化專職機構(gòu),卻沒有認真考慮文化問題與政策實施的關(guān)系!爸钡烬垜_出任文化局長,才幫助臺灣制定未來文化政策與走向,并走出了雛形的道路!

  在業(yè)內(nèi)人士眼中,龍應臺“甚至比政治人物更能適應政治環(huán)境,在臺北市政府的政治領(lǐng)域里如魚得水,使得臺北市文化局在市府團隊里顯得業(yè)績突出!彼娜温氉C明了文人可以進入政界,并經(jīng)受了考驗,她沒有被權(quán)利腐化。

  龍應臺說,以前她試圖用立言的方式發(fā)揮文化的力量,這三年對她的挑戰(zhàn)是從立言者變成立功者去發(fā)揮文化的力量,F(xiàn)在她從文化局長這個位子上退下來,再回到立言者,只是位子不同,但“做的事情是一樣的!

  現(xiàn)在,龍應臺除了寫書之外,還是想睡覺,把三年缺的覺補過來。另外是享受生活,去花店買花、約朋友吃飯、看午夜場電影、到香港旅行。三個月之后,新書問世,也會在大陸出版,屆時她還會到大陸參加首發(fā)式。卸任后的龍應臺依然忙碌、依然光彩照人,依然是媒體關(guān)注的焦點。

  龍應臺小檔案:

  1952年出生于臺灣高雄縣,祖籍湖南衡山。1974年畢業(yè)于成功大學外文系,之后赴美深造,獲得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曾在臺灣中央大學、淡江大學;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梅西學院以及德國海德堡大學任教。1985年出版《野火集》,紅遍全球華人社會。其后相繼有《人在歐洲》、《美麗的權(quán)利》、《看世紀未向你走來》、《我的不安》、《百年思索》等多部作品問世。1999年出任臺北市文化局局長,2003年辭職。

  (來源:《中華文摘》2003年5月號,原摘編自《亞洲周刊》、《遠見雜志》,文/宗禾)


 
編輯:余瑞冬

相關(guān)報道:龍應臺卸去"文化局長"之職 月底返德和孩子團聚(圖)
          圖文:龍應臺下月將訪北京南京 計劃作公開演講 (2002-05-08 10:44:48)
          龍應臺:我對自己冷眼旁觀(附圖) (2001-06-29 11:42:02)
          臺北文化局長龍應臺:不能用政治分割文化 (2001-06-21 16:19:28)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帽揪W(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