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出的唐家山堰塞湖。 中新社發(fā) 胥輝 攝
中新社成都五月五日電 題:都江堰故里延續(xù)“治水神話”
中新社記者 趙建華
五月,汛期如約而至。雨水,正把四川帶回外界注目的舞臺。這里擁有舉世聞名的唐家山、都江堰。
一年前,慘遭地震洗劫的四川又逢汛期,陸續(xù)下了幾場大雨。瞬間,一千八百多座水庫出現險情。震損水庫、水電站和堰塞湖潰決的風險猛增。
其中,最大的威脅,莫過于唐家山堰塞湖。一百三十余萬人一度為之寢食難安,外界亦曾時時刻刻關注著這一“懸湖”。時隔一年后,為了應對汛期防洪,對唐家山堰塞湖的整治,要到本月中旬才會宣告結束。
如今,在四川仍有二十九個堰塞湖需要治理,兩千多座震損水庫、八百九十多公里震損堤防尚未完全恢復;在地震重災區(qū)的北川,平均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就會有一次成災暴雨。
地震災區(qū)多處于山區(qū),汛期降雨還容易引發(fā)泥石流、滑坡。四川地方政府甚至預測說,今年該省洪水恐將偏高發(fā)生,七到九月盆地周邊發(fā)生山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人與水的抗爭,在四川已有兩千多年!皻v代治蜀者,皆以治水為重”之說,流傳甚廣。地處長江上游的四川,星羅密布著大大小小的六千多座水庫,以及其他眾多水利基礎設施。
其中,最大的榮耀,莫過于都江堰,那是人類水利工程的典范。兩千多年前修建的水利設施,在地震修復后,仍在澆灌著一千萬畝農田。
地震后,四川人打算續(xù)寫這一“治水神話”:一千余個大大小小的水利重建項目已經開工或者即將開工;在全省五十四個重災縣,將投下三百七十七億元人民幣、恢復重建水利基礎設施。到二0一二年,他們將再造一個“都江堰”——新增灌溉面積一千萬畝。
此時,在中央政府制定的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guī)劃中,水利亦被列為單獨的章節(jié),除險加固受損堤防、水庫,以及整治堰塞湖的數目都列得一清二楚。
中央政府不斷督促加快地震災區(qū)恢復重建步伐。官方希望,力爭在兩年時間內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標任務,以便讓受災百姓早日過上好日子。
史料記載,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之前,四川非澇即旱,有“澤國”、“赤盆”之稱,當地百姓世世代代與洪水抗爭。都江堰建成后,水患消除,成都平原從此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懂,時無荒年”,始稱“天府之國”。
如今,灌溉著農田的都江堰,早已對游人開放;排除了險情的唐家山,普通人亦可乘車而往。它們的背后,則有更多的水利工程正在重建中。(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