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臺州11月7日電(毛云萍)“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在浙江臺州路橋王文君的家里,卻“養(yǎng)”著一分讓人好奇的百年前婚書。
百年婚書現(xiàn)原貌
這是一張折疊起來的紅紙,可以像書一樣翻看,除了看上去有點滄桑外,并無太多特別。王文君小心翼翼地把它打開,平鋪在桌上,居然有電腦桌一半那么大。紅紙上寫著“鴛鴦禮書”字樣,還有生辰八字以及一些喜慶吉祥的圖案。
“知道嗎,這可是一百多年前的結婚證。”王文君輕輕撫著上面的折痕說。
四年前,王文君迷上了收藏結婚證,至今他已經(jīng)淘得了一百多張不同時期的結婚證,最早的是清朝光緒二年的,最近的則是一九八九年的。上面看到的鴛鴦禮書,就是民國時期的一封定親文書,在當時卻同時起到了結婚證的作用。
各式婚書論特色
王文君說,“每一紙婚書,都記載了人生的喜怒哀樂、歲月的滄桑變遷,都凝聚著厚重的歷史文化!
清朝的結婚證五花八門,寫了男女雙方的姓名、生辰八字。身份顯赫的,用的是皇榜式的證書。同一時期,制作婚書的材料也會根據(jù)不同的地域,使用蜀繡、蘇繡等,體現(xiàn)著封建等級觀念和地域特色。
民國時期的婚書大多用的是紅紙墨書。有的結婚證,按照陰陽論,分別用“乾”、“坤”代表男女雙方,一般都寫有介紹人、主婚人、訂婚人、結婚人姓名、祖宗三代名號及生辰八字,體現(xiàn)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新中國成立后的結婚證,形狀改成了“獎狀式”,四周由石榴、稻穗、白鴿等精美的圖案組成,體現(xiàn)的是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所以當時的結婚證上除了結婚男女雙方的信息,還必須有鄉(xiāng)鎮(zhèn)領導的親筆簽名。
而“文革”時期的結婚證,就更有時代特點了,最為明顯的是上面的標語和革命口號,如“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為人民服務”等,結婚證四周的鑲邊也從鴛鴦改成了紅五星和向日葵。
中國改革開放后,結婚證才變成了真正的法律文書,簡單實用。
不同時期的結婚證,雖然樣式各有不同,基調(diào)卻永遠是吉祥的紅色,有紫紅、大紅、淡紅、玫瑰紅等。
離婚協(xié)議看變化
除喜慶的結婚證書外,王文君還收藏了七、八張離婚協(xié)議,在他眼中,它們一樣很有意思。
比如一九五九年的一張離婚協(xié)議上,男方分給女方的財產(chǎn)是一只手電筒、一雙襪子和五天的工分,還特別注明是照顧了女方。
一九八二年的離婚協(xié)議上,已經(jīng)能各分幾百元錢了。
現(xiàn)在的人離婚,更多的是討論如何分房子和存款。
“這些離婚協(xié)議,不僅反映了時代特征,還反映了各個時期生活資料的多寡!蓖跷木很有感觸地說:“結婚、離婚的程序是越來越簡便了,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了,可人們對幸福的要求卻一點也沒有打折,反而更注重婚姻生活的內(nèi)涵!被闀l(fā)展了,人們的觀念也發(fā)展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