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健康新聞
中國新聞周刊:網癮=精神?還有待認可(組圖)

2008年11月27日 11: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fā)表評論




    漫畫:網癮被列為精神疾病 臨床診斷標準出臺。 中新社發(fā) 宋學海 攝



 

    圖為在北京一網吧,網友正在玩游戲。 中新社發(fā) 仲兆華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網癮=精神?

  網絡成癮要作為精神障礙中一個獨立診斷單元,還有待精神科專家的認可

  ★ 本刊記者/ 蔡如鵬

  中國首個《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的出臺沒有像它的制定者期望的那樣,結束醫(yī)學界長期以來無規(guī)范網癮診斷標準的歷史,反而引發(fā)了更大的爭論。

  根據新標準,網絡成癮將被正式納入精神病診斷和治療的范疇。很多網民對此表示不能理解:迷戀網絡怎么就成精神病了?

  牽頭制定新標準的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醫(yī)學成癮科主任陶然解釋:“網癮雖然是精神疾病的一種,但患者并非瘋子!彼嬖V《中國新聞周刊》,精神疾病包括很多種,就網絡成癮而言,是指反復過度使用網絡導致的一種精神行為障礙。

  “我們不是把所有長時間上網的人都列為網絡成癮者!碧杖徽f,網絡使用情況可分為正常使用、過度使用和網絡成癮,診斷為網絡成癮必須要符合一系列嚴格的標準。

  怎樣才算網絡成癮

  11月8日,陶然等人制定的這個新標準剛剛通過了專家的論證。該標準詳細界定了網絡成癮的“癥狀”“病程”及“嚴重程度”,被評審專家認為是目前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權威的診斷標準。

  陶然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新標準對網絡成癮癥狀的描述首先有兩條:一是對網絡的使用有強烈的渴求或沖動感;二是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會出現周身不適、煩躁、易激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戒斷反應。

  除此之外,具備以下5種癥狀之一,就可以判斷為網絡成癮。這些癥狀是:上網時間不斷延長;想要減少或停止上網卻不成功;明知上網會給自己帶來或已經帶來危害,仍忍不住繼續(xù)上網;除上網外,對其他事物的興趣明顯減少,失去以前的愛好;用上網來回避現實或緩解不良的感受和情緒。

  陶然說,網絡成癮可導致患者性格內向、自卑、與家人對抗及其他精神心理問題,出現心境障礙,部分患者還會導致社交恐懼癥等。

  根據使用網絡的目的,新標準把網絡成癮分成網絡游戲成癮、網絡色情成癮、網絡關系成癮、網絡信息成癮和網絡交易成癮5類。其中,網絡游戲成癮占82%,其次是網絡關系成癮,即網戀、網婚等交友方式。

  同時,新標準還對網絡成癮的病程標準作了界定,平均每天非工作學習目的連續(xù)上網超過6小時,同時符合癥狀標準3個月以上。

  在陶然看來,新標準的確立不僅為臨床醫(yī)學增加了新病種,還明確網絡成癮患者應由具有精神科的醫(yī)療單位收治,為這些患者得到科學有效治療提供了途徑!熬W絡成癮是可以治療的,一般治療時間為3個月左右,80%的患者都可以通過治療擺脫癮病。”

  據悉,新標準將送衛(wèi)生部報批,在全國各大醫(yī)院,特別是三甲醫(yī)院精神科推廣使用。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出臺網絡成癮診斷標準的國家。

  新標準從何而來

  “這個標準是我們4年來對3000多人進行研究之后得出的結論!碧杖徽f。

  為了幫助網絡成癮者告別網癮,2005年3月,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開展了青少年網絡成癮的集中住院治療,并于2006年3月創(chuàng)辦了國內第一家網絡成癮診療基地——“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

  經過幾年的臨床實踐及研究,這個基地在來自全國的3000多例網絡成癮患者的臨床資料中,抽取1300余例具有代表性的樣本進行臨床跟蹤研究!拔覀兪占50%以上的患者同時擁有的癥狀,然后我們又研究這些癥狀發(fā)作的頻率。”陶然說。

  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最初他們根據臨床經驗并參考國內外網絡成癮研究文獻,擬定了一份診斷標準條目的草案,包括8條癥狀表現。

  然后,對以“沉溺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或人際交往”為主訴就醫(yī)的110例患者進行標準草案調查,向患者家屬及其本人詳細詢問患者的癥狀表現,將癥狀出現頻率高于50%的條目保留,低于50%的刪去,形成初稿。

  接著再對符合初稿癥狀標準的408例網絡成癮患者,進行臨床觀察、訪談、治療,于出院1年時隨訪,根據隨訪結果統(tǒng)計網絡成癮復發(fā)率及診斷符合率。

  最后,由全國多家醫(yī)院精神科醫(yī)生使用癥狀標準初稿對上述相同主訴就診的150例患者進行現場測試。根據測試結果決定是否對初稿的語言描述作調整,確定診斷標準定稿。

  在研究中,陶然發(fā)現癥狀標準草案中的第1、2條出現頻率最高。“這兩條正是診斷(物質)依賴綜合征所必須具備的兩條核心癥狀即渴求和戒斷!碧杖徽f。

  第3~7條癥狀單獨出現的頻率均在70%以上。因第8條“向親友等隱瞞傷亡情況”出現的頻率低于50%,故將其刪去。

  考慮到網絡成癮者多為青少年,陶然等人最后采用了一個靈活的癥狀標準,即2+1模式,具備成癮核心特征的第1、2兩條及后5條附加癥狀中的任意1條,而不要求7條同時具備。陶然說:“這樣‘防治關口’可以前移,以便對他們盡早實施醫(yī)療干預。”

  目前,中國約有4000萬未成年人網民,其中有一成左右沉迷網絡。其中13~17歲青少年成癮者比例最高,另外大學生中也有9%的網癮患者。

  網癮算不算精神病

  有消息說,中國成為第一個把網絡成癮列為精神疾病的國家后,將向世界衛(wèi)生組織通報。

  “中國在這項研究方面居于領先地位,因為我們是最早成立這種診所的國家之一,我們有大量的病例,可以進行充分的科學分析!碧杖徽f。

  但新標準公布后,在國內卻沒有得到一致的公認,不少專家對此提出了質疑。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兒童心理學專家杜亞松教授說:“網絡成癮至今還難以斷定是一種疾病,精神病更是無從談起!

  廣東省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副所長許明智也對把網癮納入精神病診斷范疇表示異議:“是否有科學依據?因為對于網癮是什么,醫(yī)學界一直還有爭議!

  北京大學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副所長黃悅勤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對網絡成癮的診斷,是比照成癮性行為來定的!背砂a性行為還包括賭博成癮、酒精成癮等,是精神障礙中的一種!暗W絡成癮要作為精神障礙中一個獨立診斷單元,還有待精神科專家的認可!

  據悉,對網絡成癮判定主要是依據《中國神經精神疾病診斷標準》(CCMD-3)和《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10)。

  網絡成癮的概念是1995年由美國人伊凡·戈德伯格率先提出的。不過讓人驚訝的是,這竟源于一個玩笑。

  戈德伯格是紐約的一位精神病學家。有一天,他突發(fā)奇想,決定和人們開個小小的玩笑。他聲稱自己發(fā)現了一種新的精神疾病,名為“網絡成癮癥 ”,并列出了7條診斷標準,包括“因網絡而放棄或減少重要的社交和職業(yè)活動”“對互聯網抱有幻想”和“手指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作出敲打鍵盤的動作”等。令戈德伯格意外的是,他的幾位同事在看了這篇編造出來的“診斷標準”后竟然承認自己有網癮,并寫信給他尋求幫助。網癮問題這才開始漸漸為人們所重視。

  但戈德伯格本人并不贊成把網癮列為精神疾病之列,“其實,玩牌、賭博或上網本身是沒有什么可以成癮的,人們之所以對此成癮是因為他們借此來克服自身的壓抑、焦慮或社交障礙!备甑虏裾f,“如果你把成癮的概念擴大到人的每一種行為,你會發(fā)現人們讀書會成癮,跑步會成癮,與人交往也會成癮。”

  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相信確實存在著網絡成癮這種病癥。美國圣波拿文圖大學教授金伯利·楊就是一位堅定的支持者。

  通過對網絡使用者的調查研究,金伯利·楊制定了一套診斷標準,共10條。她認為如果受試者符合其中4條或是4條以上的標準,且持續(xù)超過12個月以上的時間,就可以診斷為網絡成癮者。事實上,國內網癮研究者所使用的診斷標準,大多就源自她的這套標準。

  對于國內新標準的出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張建新博士持歡迎態(tài)度。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中國有大約400萬未成年人沉迷網絡。但他同時強調,網癮是否納入精神疾病還應謹慎,因為“畢竟中國的網民有2.53億之多”!

編輯:王賽特】
請 您 評 論                                 查看評論                 進入社區(qū)
登錄/注冊    匿名評論

        
                    本評論觀點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中國新聞網立場。
圖片報道 更多>>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盤點世界現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盤點世界現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現降雪
青海北部出現降雪
每日關注  
關于我們】-About us 】- 聯系我們】-廣告服務】-供稿服務】-【法律聲明】-【招聘信息】-【網站地圖】-【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