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IT新聞
“人肉搜索”頻現 網絡表達如何遠離“暴力”?

2008年09月25日 09:25 來源:人民日報 發(fā)表評論

  近來,“網絡暴力”頻頻見諸媒體,廣受關注。這個新詞語,描述的是近幾年來在網絡上愈演愈烈的、以“暴力”形式對他人進行惡意攻擊的現象,其特點是參與的網民數量眾多,聲勢浩大,很容易給當事者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并帶來心理創(chuàng)傷。

  在日前由本報教科文部與人民網聯合舉辦的“讓網絡遠離暴力”座談會上,專家們普遍認為,“網絡暴力”現象越過了道德和法律底線,產生了不良的社會影響,亟須運用教育、道德、法律等手段進行防治,讓網絡逐漸遠離“暴力”。

  傳播信息時夾雜著主觀臆斷

  “網絡暴力”打破道德底線

  據專家介紹,“網絡暴力”現象進入公眾視野,源于2006年2月“高跟鞋虐貓”事件及當年4月的“銅須門”事件。這兩個事件引起了網民公憤,在“網絡通緝令”的強大攻勢下,當事者的個人信息和隱私被“人肉搜索”公開,其生活受到了很大影響。

  剛開始,人們還在為網絡時代“正義輿論力量”的強大欣喜不已。但是,隨后“網上通緝令”越來越頻繁,“人肉搜索”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私密。網上還發(fā)生了歪曲真相造成的“冤假錯案”,如“史上最毒后媽”事件,造成對公民人權的踐踏。

  特別是發(fā)生在2007年底的“很黃很暴力”事件,讓很多人開始反思“網絡暴力”現象。僅僅因為在接受電視臺采訪時說了一句“很黃很暴力”,北京一名13歲的中學生成為“人肉搜索”的受害者之一,她的出生年月、所在學校、家庭電話、住址等個人信息在極短時間內被全部曝光,網上還出現了大量惡搞的視頻、圖片、漫畫、帖子……尚未成年的孩子身心嚴重受傷,以至于她的父母發(fā)表文章,聲淚俱下地譴責這種行為。

  “良好的動機一般情況下會引發(fā)正面的行為,但在一些情況下,動機和行為結果卻會出現偏差甚至相悖的情況!毙睦韺W專家應力教授說,一些參與者對事件本身并沒有真實全面的了解,通常只是根據自己單一甚至片面的信息來源,夾雜著主觀臆斷,對信息進行復制、改變和傳播。這種行為很可能會侵害當事人的隱私權、名譽權甚至健康權,給當事人造成較大的精神損害。

  “假如不遏制這種打破道德底線的‘網絡暴力’現象,也許有一天,可能誘發(fā)群體性恐慌,會使人減弱對網絡的信任感,還可能導致價值觀和道德的混亂!睉φf。

  “語言暴力”往往伴隨著侵權行為

  健全法制保護公民權益

  2007年底沸沸揚揚的“姜巖死亡博客”事件過后,死者的丈夫最終選擇了起訴,把對其發(fā)難的網民和網站告上法庭。他說,這個事件畢竟是自己的家事,毫不相干的網友們到家門口來鬧,甚至影響了小區(qū)內的居民,于理于法都說不過去。

  律師錢列陽認為,網上輿論的重壓或許能促成當事人反思其行為,讓事件最終得到妥善解決。但網民必須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疇內進行評論和實施行為,如果超越了法律界限,就容易越界為“網絡暴力”。

  專家認為,“網絡暴力”和社會暴力行為有很大不同。通常來說,“網絡暴力”現象具有多種形態(tài),包括網民對未經證實的網絡事件和當事人發(fā)表具有攻擊性、煽動性和侮辱性的失實言論,造成當事人名譽受損;公開當事人現實生活中的個人隱私,侵犯其隱私權;對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進行言論和行動侵擾,致使其人身權利受損等等。

  “一些網絡事件還未得到證實,網民就開始發(fā)表具有攻擊性和侮辱性的失實言論,使當事人在來不及解釋澄清真相之前,就被這些‘語言暴力’打倒! 律師張雁峰說。

  在“網絡暴力”現象中,伴隨行為往往是公民的隱私權和名譽權等被侵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顯冬認為,要制止“網絡暴力”現象,需要加大執(zhí)法力度,對違反現行法律的行為追究法律責任;同時,還需要健全法制,盡快出臺保護公民隱私信息的法律法規(guī)。

  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黃澄清認為,保護公民隱私是互聯網發(fā)展遇到的重大挑戰(zhàn),信用卡號、住址、電話等私人信息都在應該保護的范疇內。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借鑒一些發(fā)達國家的做法,及時出臺相關法規(guī),規(guī)范網上無節(jié)制的侵犯隱私權行為。

  讓文明理性的聲音成為主流

  凈化網絡環(huán)境需自律和規(guī)范

  “互聯網雖然是虛擬化的平臺,但是網民的網絡行為是現實行為,網民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睉φf,全社會要營造氛圍,積極引導網民提高網絡素養(yǎng),進而凈化網絡環(huán)境。

  專家認為,如果網上總是充斥著“語言暴力”,理性的聲音就會退場;反之,如果文明、理性的聲音占據了網絡言論的主流,那些慣于使用“語言暴力”謾罵攻擊者也就會自覺退場或改變其行為方式。

  “面對網絡這樣的新生事物,特別需要青少年學會自律!敝袊嗌倌暄芯繒睍L、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陸士楨說,“網絡暴力”大都產生在以青少年為主體的網絡使用者當中。應該引導青少年學會自律,學會在網絡上分辨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很多業(yè)內專家表示,要遏制“網絡暴力”,最終要靠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網民健全人格,提高素養(yǎng)。每個上網者都應認識到,任何攻擊行為都可能走向暴力,攻擊別人者也有可能被別人攻擊。我們要保持對別人的真正尊重,不斷提升社會責任意識。同時,網絡媒體肩負著重要的管理責任,要出臺相應的規(guī)范,強化網站的監(jiān)督和管理功能,避免網站為了提高點擊率和商業(yè)利益而忽略社會責任,真正做到合法辦網、文明辦網。(記者 趙亞輝 趙永新)

編輯:劉霏】
請 您 評 論                                 查看評論                 進入社區(qū)
登錄/注冊    匿名評論

        
                    本評論觀點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中國新聞網立場。
圖片報道 更多>>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盤點世界現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盤點世界現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現降雪
青海北部出現降雪
每日關注  
關于我們】-About us 】- 聯系我們】-廣告服務】-供稿服務】-【法律聲明】-【招聘信息】-【網站地圖】-【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