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頁|新聞|國 際·英文|財經|體育·奧運|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學生|IT|教 育|健 康
汽 車|房 產|電 訊 稿|視 頻| 圖 片| 社 區(qū)|圖 片 網|華文教育|廣 告|演 出|圖片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IT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法規(guī)先行征稅緩行 網上交易必過征稅門檻
2007年08月13日 09:19 來源:北京商報

  用荊林波的話來說“一切來得太突然”。這位中國社科院財貿研究所電子商務研究室的研究員面對記者對于電子商務行業(yè)如何面對稅收的問題顯得有些著急。

  7月中旬,上海普陀區(qū)法院對于中國首例網上交易逃稅案的判決讓電子商務交易稅收問題一下子浮出了水面。為此,8月7日,中國電子商務協(xié)會和中科院財貿研究所緊急召開了“十一五”期間電子商務環(huán)境建設專家研討會。與會專家涵蓋了國內幾乎所有的電子商務專家和稅務方面的專家學者,就連國家稅務政策的制定者和執(zhí)行者國稅總局也派出了研究所的兩名科研人員與會。與會專家爭論激烈,導致原本3個小時的會議整整又拖了一個半小時。

  征與不征,拖了7年的爭論

  實際上,有關網上交易征稅的問題在2000年左右學術界激烈探討過一陣子。當時的背景是1998年美國克林頓政府在《全球電子商務綱要》中宣布:互聯(lián)網為免稅區(qū),產品及勞務如果經過互聯(lián)網傳送者,均一律免稅。

  那時,中國學者也做出了積極的思考。荊林波遞給記者一本2001年出版的《解讀電子商務》的小冊子,其中第九章《電子商務衍生的稅收問題與對策建議》已經相當詳細地論述了網上交易征稅的問題。

  不過當時中國電子商務的代表公司阿里巴巴剛剛成立不久,馬云正在北京打著出租汽車穿梭于各個媒體,推銷電子商務的理念。由于中國還沒有真正的電子商務環(huán)境,因此關于網上交易征稅的討論就此冷了下來。

  7年之后,“網上交易逃稅第一案”一出,互聯(lián)網網上交易征稅問題再次浮上水面。征與不征再次成為爭論的焦點。而目前已經有4000萬人參與網上購物活動,因此不僅僅是對于整個互聯(lián)網電子商務行業(yè),同時也是對于整個中國互聯(lián)網消費方式,這個問題都日顯迫切。

  法規(guī)制定先行 個人征稅緩行

  網上交易逃稅第一案一出,首先驚慌的是那些在淘寶、易趣做買賣的網商們,擔心自己會不會也被司法機關起訴。

  但荊林波對記者表示,“張黎案”訴訟的對象是在網上擁有自己商城的B2C(企業(yè)對個人)主體,而非C2C(個人對個人)主體。因此大多數淘寶和易趣的網友并不用風聲鶴唳。

  因為B2C業(yè)務模式征稅的主體很明確,就是企業(yè)本身,而對于C2C國家還沒有相關的法規(guī)來定義。不過根據現行法規(guī)C2C的繳稅問題已經提上了日程。

  實際上在討論會上絕大多數的專家都認為,繳稅是公民應盡的義務,為了保證公平,這個稅是要征的。而爭論的焦點是何時征,如何征。

  中國電子商務協(xié)會政策法律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的觀點非常明確——目前不宜征稅。阿拉木斯認為對于這樣一種嶄新的、具有重大意義及強滲透性的產業(yè),在其發(fā)展初期,尤其在其獲利甚微的階段,國家從政策優(yōu)惠的角度對電子商務業(yè)給予一定程度的稅收優(yōu)惠還是非常必要的。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電子商務專委會副主任王汝林認為,由于企業(yè)賣家在線下本身就是一個企業(yè)實體,電子商務不過是給他提供了新的銷售平臺,因此,在沒有專門針對電子商務稅法出臺之前,企業(yè)賣家應該按照國家現行的稅法按時足額納稅。

  另外,專家認為,目前我國最大的C2C網站淘寶網的年交易額大約有170億元人民幣,整個網上交易年交易總額不到300億元人民幣。這個數目看似很驚人,但同我國每年的消費品零售總額7.6萬億元相比還是九牛一毛,滿打滿算不到千分之四。

  第三方支付將成征稅突破口

  除了對何時征稅有分歧之外,專家對于如何征稅也有爭論。古往今來,各國征稅都離不開對憑證、賬冊和報表審查。但由于網絡貿易通過網絡傳遞信息,不涉及現金,不需開具收支憑證,是完全的無紙化操作,這使得稅務審查無從下手。

  在對網上交易爭論之前,對于相對沒有這么復雜的電話購物是否征稅問題也無定論。即使在現行稅法比較完備的美國,也沒有對電話購物實行征稅。據估計,此一項,美國每年就損失稅收40億美元。不是不愿,而是不能。無法通過有效的監(jiān)管來對電話購物收稅,對于網上交易更是如此。

  荊林波對記者表示,在交易過程中征稅是目前最可能實現的監(jiān)管辦法。這就意味著網購第三方支付將成征稅突破口。

  不過這也有問題,并非所有人都通過電子結算的方式來進行網購。目前,仍無法對貨到付款的線下交易方式進行監(jiān)測。如果一刀切地對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過程收稅,很可能造成的結果是讓一些價格敏感型的用戶退回原始的貨到付款。這一方面阻礙了電子商務的發(fā)展,同時也抑制了第三方支付、銀行等整個支付行業(yè)生態(tài)鏈在互聯(lián)網時代的競爭力。

  所以,從目前來看無論從監(jiān)管的技術手段,還是從網上電子商務的初級階段來看,收稅還不成熟。荊林波表示,對于那些以網上交易為職業(yè)的個人賣家,他自己給自己、也給社會創(chuàng)造了一個就業(yè)機會。政府應該對此給予扶持,包括稅收方面。

  “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在‘十一五’期間網上交易征稅的法規(guī)仍可能難產!鼻G林波透露,由財貿所擔綱針對C2C市場網絡稅收問題的專項研究,預計3個月后會形成較詳細的建議文件,將上呈有關部門供決策參考。

  相關鏈接

  中國網上交易逃稅第一案

  張黎原本是上海一家經營嬰兒用品公司的老板,在2005年首次接觸到互聯(lián)網交易方式,發(fā)現在線上交易量遠大于線下實體交易。為此,張黎建立了自己的B2C網站,并把公司的經營重心完全轉移到網上。

  上海普陀區(qū)法院調查顯示,2006年6月至12月間,張黎用一家公司的名義在互聯(lián)網上買賣嬰兒用品,采用不開具發(fā)票、不記賬的方式,也不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偷逃國家稅款共計11萬余元,法院依據偷稅罪對其作出判決,處以有期徒刑兩年,緩刑兩年,罰金6萬元,公司處罰金10萬元。此時,距張黎的網店開張不過一年,經營時間不過半年,而她的公司此前已經存在了7年。(羅添)

 
編輯:周丹】
:::相 關 報 道:::
·網店征稅打擊低成本創(chuàng)業(yè)群體
·主管部門稱網店征稅時機未到
·對網上個人賣家征稅不宜過早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