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粉嫩粉嫩的18在线观看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華文教育
    執(zhí)著中華文化之延續(xù) 海外華教園地貧瘠不再
2009年09月09日 16:1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當地時間二月八日,中國國務院僑辦主任李海峰(中)來到美國加州圣地亞哥華夏中文學校參觀訪問,并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了解他們的家庭語言環(huán)境和中文學習進展。據了解,從今年開始,國僑辦將在海外遴選一批“華文教育示范學!保⒃诮滩、師資等方面提供幫助與扶持。 中新社發(fā) 張煒 攝

版權聲明:凡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我的年輕時代在越南度過,因緣際會進入了教育領域,在華人開辦的中文學校任教。30多年前移民到美國,直至現在,一直從未離開華文教育與媒體傳播事業(yè)。1982年,美國越南華裔聯誼會在美國創(chuàng)辦了越華中文學校,如今已度過26個年頭。

  時光如梭,驀然回首,在匆匆走過的70多年的人生旅途中,在恍如夢境的歲月里,值得引以為傲的還是從事40多年的華文教育事業(yè)。

  華人對中華文化的執(zhí)著

  如今美國興起了華文教學熱,不僅各地相繼出現了孔子學院,連美國公立學校也都不同程度地開設了中文教學課程。華文教師變成了熱門職業(yè),我當年的那些學生如今也當之無愧地挑起了中文教學的大梁?吹竭@些,想到這些,我的心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當初在美國開始辦中文學校的時候,是出于對中華文化傳承的執(zhí)著,想到的只是盡我們的一份社會責任,在海外延續(xù)中華文化之根。多年的辛勤耕耘,苦中有樂,默默地付出,享受著不為人知的榮耀。

  回想幾十年走過的路,對海外華人的這份執(zhí)著,有著切身的體會。我們的父輩,早年離開中國大陸到海外謀生的時候,也把少小的我們帶到了異國他鄉(xiāng)。我們在“第二故鄉(xiāng)”扎根,或可稱作“落地生根”。我們接受當地文化的同時,仍然保留了中國人的傳統(tǒng),從語言、文字、生活習慣到宗教信仰,都有著中華文化因素。落地生根的華人,走到哪里,就把文化的種子撒在哪里。

  在海外辦華文教育,如同在貧瘠的土地上耕種,費力并不一定討好。因為美國的公立學校是免費的,我們辦的私立學校要生存就一定會收學費,因此不占優(yōu)勢。初到美國的華人子弟,最急需的是學習英語而非中文。再者,華人自己辦中文學校,沒有政府的資源,全靠熱心人士的捐助。華人第一代移民往往又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打經濟基礎,從拮據的生活費中擠出給孩子學習中文的學費也并非易事。

  然而,華人不論走到哪里,那份延續(xù)中華文化之根的執(zhí)著從來沒有打過折扣。我所在的中文學校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

  維系中華情的精神紐帶

  在海外這片“貧瘠”的土地上開拓一方中華文化的“園地”,其付出之艱巨,非親身經歷者不得言喻。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經過了將近30年的耕耘,終于結出了不錯的果實。

  學生們通過學習中文,了解到漢字的外觀韻律以及平衡對稱的藝術思維,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中國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精髓——中庸之道;通過中文的學習,學生們甚至需要熟悉中國傳統(tǒng)的哲學觀念——對立統(tǒng)一。

  中文的魅力有延伸趨勢

  我們在美國洛杉磯林肯崗的越華中文學校,不僅得到華人家庭的支持,也受到美國當地其他族裔家庭的關注。在我們學校學習中文的學生中,華人子弟占大多數,其他族裔的學子比例正在擴大。這之中有拉丁裔、歐洲裔以及非洲裔。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狈侨A裔家庭的學生告訴我們,他們發(fā)現中文漢字不僅有語言記錄功能,還能當作藝術品欣賞,其他文字沒有這種雙重功能。我們這些整天忙于中文教學的人,或許淡化了這一區(qū)別性特征。

  我們還發(fā)現,凡是接觸了中國文化的其他族裔的學子,自始就被這種文化吸引了。他們探究中國文化的興趣,絕不亞于我們華人子弟。而這些各種膚色的學子,他們喜愛中國文化的起因多半也是由學習漢字開始的。

  由此我們欣慰地看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有延伸的趨勢。隨著越來越多的其他族裔子弟接觸中文和研究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承,除了中華文化本身強大生命力之外,逐漸獲得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外部環(huán)境。未來的海外中華文化園地,土壤已經改良,不再顯得貧瘠了。(陳春生,作者為美國洛杉磯越華中文學校校長)

    ----- 華文教育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