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1日電 香港《大公報》今日刊發(fā)評論說,中日關系的堅冰正在融化,日方應珍惜這個機會加溫。
原文摘錄如下:
溫家寶總理將于下個月中旬,到日本展開“融冰之旅”,中日關系因“政冷”導致“經又冷”,兩國高層七年來互不往來,可望在溫總理這次訪問后出現明顯的變化。但是,距離建立穩(wěn)定的“戰(zhàn)略互惠關系”,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一、從“破冰”到“融冰”。
溫家寶總理在“兩會”閉幕后的記者招待會上說:“如果說,安倍首相去年十月訪問中國是一次‘破冰之旅’,我希望我四月份對日本的訪問,將成為一次‘融冰之旅’!
確實如此,安倍上任不用一星期,即實現了到中國訪問的“破冰之旅”;但是,這塊堅冰只是破開一條裂痕而已,并非開始融化。安倍提出,希望中日之間建立“戰(zhàn)略互惠關系”只是一個設想,并未有具體的內容。溫總理這次訪日,將同安倍就建立中日戰(zhàn)略互惠關系的具體內涵達成共識,為中日之間構建一個長期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的友好格局,根本改變中日之間冷凍的局面。
二、中日關系的基石尚未變。
溫總理指出:中日關系的基石是,兩國曾經簽署三個政治文件,包括中日建交聯合聲明等,從政治上、法律上和事實上總結兩國關系的過去,也從長遠和戰(zhàn)略上,規(guī)劃了兩國的未來。
日本至今還承認這三個政治文件,即是中日關系的基礎還在。如何解決彼此之間的矛盾呢?溫總理引了管子的話:“召遠在修近,閉禍在除怨。”其含意是,要招納遠方的人們,就要先處理好近鄰的關系;要避免禍端,必須先消除怨氣。
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從隋唐時代至清朝中葉,日本以中國為師,建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國家,迅速強大起來,中國有恩于日本。所以,要解決中日之間現代的矛盾,必須從歷史入手解套,讓日本現領導人,想起過去的師誼關系。
日本實行明治維新后,實行“脫亞入歐”政策,拋棄了老邁的中國,并且,發(fā)動兩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侵略中國。對于近代以來的積怨,中國的態(tài)度是“歷史歸歷史,現代歸現代”,“尊重歷史事實,展望未來發(fā)展”。中國“以德報怨”,寬宏大量,終于感動了日本新一代領導人。
三、國際關系變化促使安倍轉變。
英哲曰:“在國際關系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國家利益!睗M腦子西方觀念的日本政治家,早就以此為信條。
“二戰(zhàn)”戰(zhàn)敗后,美軍以聯合國軍的名義,占據日本,強制日本制定和平憲法,廢除日本的“武功”。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韓戰(zhàn)與六、七十年代的越戰(zhàn),美國把日本當作前哨基地,重新武裝日本,在日美安保條約之下,把日本綁上圍堵共產國家的戰(zhàn)事,使日本永遠不能成為正常的國家。中國奉行改革開放二十八年來,國力迅速壯大,亞洲的形勢發(fā)生劇變。日本不想永遠被美國壓在腳下做“經濟動物”,不想象小泉一樣對美國唯命是從。出身于戰(zhàn)犯之家的安倍,改變了媚美的國策,上臺半年來,先后訪華訪歐,但是,至今還未決定何時訪美。
日本新一代領導人開始疏美親華,基本上是由于現實的需要。同時,美國對日本的頤指氣使,日本早就怒極,只是時機未成熟。如今,美國深陷伊戰(zhàn)泥坑,“后院”拉丁美洲起火,美歐傳統(tǒng)友誼出現裂痕,正是疏遠美國的好時機。
四、中國對日本的吸引力。
中日之間,本來互為最大貿易伙伴,可是,由于“政治冷”的影響,經濟方面也急劇降溫,雙邊貿易總額,跌到第三位,被中美、中歐超越;而且,中韓、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大幅度增加,大有超越中日之勢。中國外貿全方位走向世界,把日本遠遠拋在后面。中國外儲逾一萬億美元,大大超過了日本;經濟總量現已追到只差一半,估計不出十年,將全面超過日本;而日本的經濟不景氣則已持續(xù)了二十年,再不跟中國改善關系,也將走向邊緣化。
溫總理四月訪日之前,先安排到韓國訪問,說明中國仍然把中韓關系放在中日關系之上。去年,胡錦濤主席到韓國出席亞太峰會期間,曾與韓國總統(tǒng)盧武鉉達成協議,到二○一二年兩國建交二十周年之際,要把雙邊貿易額突破二千億美元,超越中日貿易總額。
安倍主動訪華“破冰”,中日掃除了政治障礙;溫總理即將訪日“融冰”,將清除人員交往及經濟合作的障礙。
溫總理訪日打破七年來中國最高層領導人不訪日的先例,從此之后,兩國高層及民間恢復正常往來,許多大禮將陸續(xù)送出,幫助日本擺脫經濟蕭條的困境。
中日關系的堅冰正在融化,日方應珍惜這個機會加溫。
(文/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