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茨在亞洲論壇上說:“下一個蓋茨將會出現在亞洲。”
這是科技大國美國的IT天王的預測,亞洲人自然大受鼓舞。 這是地球一體化時代世界首富的推論,亞洲人會否受寵若驚?它是科學的預見?合理的判斷?還是出自對亞洲會眾的尊重和禮貌?還沒把人家的原意弄清,已一窩蜂的在猜想,日本、印度、韓國、中國、香港都在眾里尋他,誰將是蓋茨第二?
二十一世紀的蓋茨到底是個怎樣的概念?他當然不是拿破侖、西澤、成吉思汗,也不是洛克菲勒、孔祥煕或三菱集團老板。他以IT創(chuàng)新科技企業(yè)逐鹿、開發(fā)全球市場,他親自動手提供功能多元化的服務擊敗對手、他從復雜交織的事態(tài)中簡化出取勝的關鍵,他充分利用人才創(chuàng)新提高競爭力……這些成了在眾里尋她的觀照系。亞洲任何國家出個蓋茨第二當然是大好事。與其眾里尋她,不如積極培育現代化人材品格,從檢討百年樹人的基礎事業(yè)開始。
假如課堂上學生沒有思維的引導,沒有自己動腦的機會,只靠聽得明,記得清,背得熟,考得高分,這種長期使用視覺、聽覺支撐記憶的學習,我們要出蓋茨的愿望二十年后還要落空!
假如課堂上指出教師寫了錯字,會換來白眼;想出一個另類演算方法,會被譏為多余;提出富想象力假設而稍偏離了常規(guī),會被評為“離譜”、“亂來”,大多數學生奉信權威、循規(guī)蹈矩。我們要出蓋茨的愿望二十年后還要落空!
作了一些對比,讀了一些分析,中國的基礎教育的確不比科技大國弱,學生的付出更多,背功一流。可惜到今天,解決問題的信心和能力仍鍛煉不夠,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受壓抑和束縛仍是主流。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教育反省、改革才是出路。 (摘自《澳門日報》;劉羨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