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菲律賓馬尼拉的一家中國商城里,聚集著百貨、雜貨、服飾、首飾、鐘表以及中國餐館等數百家店鋪。不少菲律賓人,拖著旅行箱來這里“掃貨”,迎接即將到來的圣誕節(jié)。據說,這個具有漢語中吉利寓意的“一路發(fā)”商場,是當地人氣最旺的購物地,不少精明的福建商人會用流利的英語與當地顧客討價還價。 中新社發(fā) 洪少葵 攝
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中國城的“一路發(fā)”商城,匯集許許多多的華商在此創(chuàng)業(yè)。物美價廉的中國小商品成為當地百姓喜愛的日常必需品。 中新社發(fā) 洪少葵 攝
中新社馬尼拉十一月二十三日電 題:觸摸菲律賓的“華人印記”
中新社記者 陳伊敏 于晶波
置身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街頭,有熱帶的椰島海風吹拂,有異域風情濃郁的西式建筑矗立,但這里處處充溢的“華人印記”,令這座陌生的城市會瞬時變得熟悉而生動起來。
來到當地著名的中國城,跨過“中菲友誼門”,繁華的街道兩旁商店鱗次櫛比。在這里,熟悉的漢字會與英文字母出現在同一塊招牌上,細密擁擠的街道上則交織著華人和菲人的身影。
在一個其貌不揚的中國商城里,聚集著百貨、雜貨、服飾、首飾、鐘表以及中國餐館等數百家店鋪。不少菲律賓人,拖著旅行箱來這里“掃貨”,迎接即將到來的圣誕節(jié)。據說,這個具有漢語中吉利寓意的“一路發(fā)”商場,是當地人氣最旺的購物地,不少精明的福建商人會用流利的英語與當地顧客討價還價。
菲律賓擁有二百多萬華人,占菲律賓人口百分之二左右,他們分布在各行各業(yè),為菲律賓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發(fā)揮著巨大貢獻,在這個國家,華人的印記幾乎處處可見。
在菲律賓,“華人三寶”是個家喻戶曉的詞匯。菲律賓第三代華僑楊珊琳自豪地告訴記者,在菲律賓,提到“菲華三寶”,幾乎無人不知。所謂“三寶”,指的是菲華志愿消防隊、華校和菲華義診隊。記者在菲律賓采訪期間發(fā)現,從總統(tǒng)、高官,到民眾,都對“菲華三寶”津津樂道。
據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華人在菲律賓較受歧視,而第一個菲華志愿消防隊便成立于此時。當年華人區(qū)失火,菲律賓消防員救火前出現的“討價還價”現象,促使當地華人志愿出資建設消防站、購置消防設備,實行二十四小時義務執(zhí)勤服務。三十載過去,數十個志愿防火隊、五千多名志愿消防員,已成為菲律賓國家消防的一支重要力量。
上世紀六十年代,菲華商總推出了第一個社會福利方案“捐建農村校舍”。時至今日,已累計捐建了近四千座農村校舍,贏得了菲律賓民眾的信任和贊譽。而華僑華人組織的免費義診隊亦是風雨無阻,每逢周末,或定點義診,或流動到菲律賓的窮山僻壤,為當地民眾送醫(yī)派藥,這種根植于菲律賓民眾的醫(yī)療服務已持續(xù)了二十多年。
不僅在民間,菲律賓高層官員亦有極深的“中國情緣”。在剛剛閉幕的世界華商大會上,菲律賓總統(tǒng)阿羅約便驕傲表示,“我的丈夫和子女流有中國人的血統(tǒng)。”而菲律賓國父黎薩的曾祖父,亦是來自福建省晉江縣,此外,菲國政府部門主管當中也有很多華人,包括農業(yè)部長黃嚴輝、信息暨通訊科技署長蔡繼敦等。
處處烙下“華人印記”的菲律賓,還擁有全世界首個華人民間團體創(chuàng)辦的華人歷史博物館——菲律賓華裔歷史博物館。這座博物館近日剛剛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中國全國政協(xié)主席賈慶林。這座博物館的進門處有一段醒目的標語令人印象深刻:“見證華人在菲律賓的傳奇,從寓居者到華裔菲人。這是他們的故事,這是我們的故事。”(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