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0月6日電 原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光纖之父”高錕6日被宣布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前,英國科學博物館里擺置了他的照片和科學成就,表揚他對人類科學界所做的貢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1996年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高錕星”。
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在“高錕星”的命名典禮上致詞時曾說:“今天以后,我知道每次我和小孫女看夜空的時候,將會告訴她,其中一顆是‘高錕星’。我還會對她說,就在那剎那,數(shù)不清的光纖,正在傳遞著數(shù)不盡的數(shù)位(bits),把人類世界推進高速資訊的新紀元!
高錕生于上海,1948年舉家移居香港,高中畢業(yè)后到英國深造。1957年加入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在英國的標準電信研究實驗室當研究員。
高錕在1965年考獲倫敦大學電子工程的博士學位。同一時期,他開始提出用光纖來傳送資訊,并且為傳送訊息的這個新的媒介進行設計。
高錕在1987年到香港中文大學執(zhí)教,科學家又兼任教育家。但是從自己的經(jīng)驗,他也很難具體說得清怎樣的環(huán)境可以培養(yǎng)科學家。
他說:“我從小就喜歡科技,是自然有興趣的。小學時代,我已經(jīng)在玩很多科學實驗,拿它們作玩具,什么都要拆開來,看看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好奇心很強。我的父母親和科學完全沒有關系,他們也沒有給我任何壓力,要我讀科學!
高錕笑說:“不是研究,是看里面好不好玩。我運氣很好,沒有人罰我。如果當時他們覺得我這么做是不好的習慣,那我的好奇心可能會受到打擊!
高錕還特別提到中學里一位讓他印象深刻的科學老師。高錕清楚記得,老師當時講一個沙特利耶(Chatelier)原理,即任何物體在受到外界壓力時將會自然收縮,使自己的構(gòu)造能夠盡量減低所承受的外來壓力。
“老師當時說,我站在課室的角落,你們來推我時,我的身體一定會挪動,以設法減少壓力。而假使很多人在推擠一個人時,那就可以呈現(xiàn)晶體的形成了!
高錕說,這是一個自然的原理,但是老師生動的講解讓他覺得很有意思。
他說:“有多少學生聽過這樣的說法,但我不知道其他人聽見他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同樣覺得很有道理。我想,這真是人生的奧妙。”
高錕說:“兩個人談話,我所要說的東西跟你吸收的東西肯定有差別。因為我的年紀比你多了至少一半,你學了比我至少少一半年紀的知識。你是用你的生活經(jīng)驗作成本基礎來了解我講的東西,而我說話的時候,有自己的背景和意念,這是你不知道的。我自己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但我所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不一定是這幾個字眼就能夠清楚表達的!
高錕說:“我們聽到什么,都會按自己當時要的反應來處理,但是實際上我們并沒有絕對性的了解。這正是現(xiàn)在信息時代里最大的問題!
科學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嗎?他說:“我覺得很難。”
他解釋道:“每一個電腦都有人工智能,假使將來做得成功,但你教它一部分的智能之后,它的‘思想’就受到那個方面限制。所以一個電腦就會跟另一個你灌輸不同知識的電腦不同。所以電腦將來也會跟人一樣,每個都不同。一個電腦和一個人一樣,都是受到環(huán)境的限制!
他說:“假使要電腦和人一樣聰明,它吸收知識的速度,必須像人一樣慢慢地吸收基本的知識,因為這有一個接觸和經(jīng)驗的過程,而人就是把這許多東西混雜在一起,消化吸收,然后有了自己的理解!
雖然人與人之間因為語言造成了距離,使人們對一個問題的看法各不相同,“這是人生的奧妙”,但是他認為沒有生命的物體之間也應該進行溝通。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高錕說:“現(xiàn)在感測器和溝通工具的發(fā)展越來越快,如果感測器的科技做得好,那以后就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一個機器人告訴一套沙發(fā)說:‘我要打掃房間,沙發(fā),你把自己移開,我要掃沙發(fā)底下。”
從一個科學家的眼光來看,未來的世界將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人類已經(jīng)能夠操縱一個原子了。只要人類能夠操縱一個原子,他就能夠做各種各樣的事!
高錕說:“我想我們將來的世界將是我們創(chuàng)造的。我們要它怎樣,它就變成怎樣。但過程可能會很麻煩,因為保守派和非保守派之間會有爭論,會爭權(quán)奪利。”
至于科學家要負怎樣的責任,扮演怎樣的角色呢?高錕曾在接受訪問談到自己當時認為可以透過玻璃傳送資訊,但卻不為許多人所信,而自己卻非常執(zhí)著。他當時說:“科學家都應該固執(zhí)!
但是科學家在堅持自己的信念,進行任何發(fā)明時,卻未必能夠預料它的后果。以高錕發(fā)明光纖來說,他當時認為人類應該有更好的訊息交流道路,減少傳送資訊的壓力,但是從來沒有想過后來的網(wǎng)際網(wǎng)絡雖然為人們提供很多方便和好處,但也帶來很大的危險。
高錕指出:“保留和環(huán)保的問題實際上有沖突。一類生物的逐漸消失到底是自然的,或者是可以被保留下來的?世界是很復雜的,而讀科學的人可能比不讀科學的人更要領會這種問題,因此大家更要三思而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