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5月13日電 英國保守黨黨魁卡梅倫出任該國新首相?巳R格和他領導的自民黨則不如預期那般火熱,是什么讓選民最后變卦?香港《明報》13日刊文認為,最多人歸咎英國選舉制度;而表態(tài)會支持自民黨的許多年輕人則沒有參與投票。
文章摘編如下:
昨天,隨著保守黨及自由民主黨合組聯(lián)合政府,卡梅倫拜相,上周英國大選結果所帶來“懸峙國會”的迷霧終獲暫時掃開。
但很多人仍然心里納悶,今次大選全英明明掀起了一陣“克萊格狂熱”,4月15日首回合電視辯論之后,《泰晤士報》所進行的民意調(diào)查,顯示克萊格一鳴驚人,獲得61%的受訪者青睞,認為他表現(xiàn)較好,卡梅倫獲得22%,而布朗則更僅得17%而已,英國變天只是一步之遙,但大選結果揭曉,自民黨竟然只拿得57個議席,比起上屆還要丟失5個,可謂極度反高潮收場。
最多人歸咎選舉制度本身
是什么原因導致克萊格和他領導的自民黨“大熱倒灶”呢﹖當然,最多人往往會歸咎于選舉制度本身。
英國《獨立報》5月8日的評論文章猛烈批評“選舉制度的腐朽”:兩大黨贏得65%的選票,但卻奪走86%的議席;小黨卻成為了犧牲品,自民黨較上屆多贏得1%的選票,但卻反而丟失5個議席。
正如筆者曾指出:“多數(shù)決制往往最為人所詬病的地方,便是它往往不能在議席的分配上面,準確反映出各政治力量在選舉中所獲得支持選票之比例。通常大政黨(即獲較多數(shù)選票政黨)所獲得的議席比例,往往會大于其所獲選票比例,即所謂超額贏得議席;而小政黨(即獲較少數(shù)選票政黨)所獲得的議席比例,則會反過來少于其所獲選票比例,即所謂超額喪失議席。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便是因多數(shù)決制在某個程度上來說,選舉結果有著壟斷及獨占的性質(zhì),這種情況在單議席選區(qū)制下尤其嚴重。”
英國《衛(wèi)報》5月8日的評論文章則指出,選民為了避免在這樣的一個選舉制度中讓自己手中的一票白白浪費掉,于是行使了策略性投票。在最后關頭,離棄了克萊格。
這也是作為第三黨的自民黨由始至終都堅決要求,英國進行選舉制度改革,引入比例代表制的原因,甚至成了與保守黨和工黨商討組織聯(lián)合政府時重要的談判叫價。他們要一個得票率公平反映在議席分布的選舉制度,杜絕策略性投票等行為。
除了單議席單票制的扭曲效果之外,有關克萊格的“大熱倒灶”,還有好些有趣的觀察。
隨著“克萊格狂熱”,自民黨的民調(diào)支持度一度沖上34%,到了投票日前夕仍然保持在26%至29%不等,但最后投票結果,得票率卻是23%,較民調(diào)落后3%至6%,是民調(diào)并不準確﹖但有趣的是,這個現(xiàn)象卻并不存在于兩大黨之中。
是什么讓選民最后變卦了?
英國《衛(wèi)報》5月7日的評論文章提出一個理由:事前聲言以及在民調(diào)中表態(tài)會支持自民黨的年輕人,結果都留在家里,沒有走到票站投票。
這就是我常常說“GOTV”(Get-out-the-vote)的問題,不是每一個政黨尤其是小黨,都有足夠的組織和動員能力把潛在支持者轉化成為投票日真的在票站投下的選票。這需要洗樓、電話隊等催票手段和工程,這也是16日補選/公投中,組織和動員能力同樣不高的公、社兩黨急切要克服的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5月8日的評論文章亦提出深刻的一點:“這次大選的一大教訓,就是我們不能把‘國會制’與‘總統(tǒng)制’混為一談,無論電視辯論說得如何天花龍鳳,全國如何起哄,但始終,選民到了票站,投的是一個地方選區(qū)議席,而不是全國政治領袖!睋Q句話說,選民到了票站,要考慮的是自民黨在該區(qū)派出之張三李四,而非他/她所心儀的克萊格。
有關電視辯論的效果,早于4月14日,英國廣播公司的評論文章已表示并不樂觀,更斷然指出一句:“英式政治制度的基礎,是深刻建立于國會,而非總統(tǒng)上面!(蔡子強)
參與互動(0) | 【編輯:官志雄】 |
相關新聞: |
專題:英國大選三黨逐鹿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