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31日電 美國《僑報》當地時間30日刊出文章說,中國一年一度的高考臨近,各地傳出的消息顯示,長期以來熾熱不減的高考今年似乎呈現降溫趨勢。農村學子放棄高等教育這條路,而轉向職業(yè)教育。這樣的學生一旦多起來,是否會降低未來中國人口的整體素質?而出國留學者如果將來不回來,將引發(fā)新一輪人才流失潮;如果回國,這些從少年時就鮮少接觸中國文化的學子,還會適應中國國情嗎?在全球化的今天,多元化教育雖是大勢所趨,但社會進步、民族振興依然需要大多數國民能接受高等教育,從這一層面說,高考報考人數的減少應引起省思。
文章摘錄如下:
中國大陸一年一度的高考臨近,各地傳出的消息顯示,長期以來熾熱不減的高考今年似乎呈現降溫趨勢。除了廣東、江蘇、重慶等少數省市外,其它多數省份的考生人數均有所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上海市逼近20%,山東這樣的高考大省也降了10%以上。
來自權威的分析顯示,高考人數的減少主要有四大原因——
一是今年報名參考的學生,絕大多數出生于上世紀90年代后,那時中國生育已開始進入一個相對平緩期,而非高峰期,這樣應屆生的絕對人數少于往年。
二是不少地方正在推進課改,一些非應屆考生擔心課改后高考變化較大,放棄復讀報考。
三是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招生近年擴大,一些初中畢業(yè)生選擇了能擁有“一技之長”的、早學早畢業(yè)的職業(yè)之路。據稱,中職學校與高校的招生比例已達到1比1的水平。
四是有不少富裕起來的家庭,在孩子上高中時或高中畢業(yè)后將其直接送到外國去上學,不再在國內擠“高考獨木橋”了。
高考人數下降突然進入公眾視野,似乎讓國人有些不大適應。讓輿論擔心的是,首先,高校的高收費以及近年來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難,使農村不少家境貧寒的學子開始放棄高等教育這條路,而轉向職業(yè)教育。這樣的學生一旦多起來,是否會降低未來中國人口的整體素質?是否會形成社會階層新分化?
其次,富家子弟紛紛出國留學,如果將來不回來,這將引發(fā)新一輪人才流失潮;如果回國,這些從少年時就鮮少接觸中國文化的學子,還會適應中國的國情嗎?能弘揚中華文化嗎?對中國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會起到何種作用?
事實上,從上世紀80年代,大陸打開國門,鼓勵學子批量出國留學后,中國人才流失的擔憂就從沒有消失過;另外,“海歸人才”與“本土人才”在價值觀念、行事方式上的沖突也已成為現實問題。
在全球化的今天,多元化教育雖是大勢所趨,但社會的進步、民族的振興依然需要大多數國民能接受高等教育,從這一層面說,高考報考人數的減少應引起省思。如何以全球視野來籌謀中國未來的高等教育?值得外界期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