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透支“明星委員”不如發(fā)掘“蘇珊大媽”
中新社記者 沈嘉
今年全國“兩會”追星現(xiàn)象,媒體已有不少自省,譬如:為何把大幅版面留給“劉翔如廁”的直擊記,或某明星時髦的拼皮小腳褲,而不是其它民生議題。
有評論說,“兩會”報道的娛樂化傾向是市場化運作的必然結果。另一些觀點則認為,民眾固然愛看明星花邊,但最關心的還是涉及切身利益之事,包括醫(yī)改、教育、社保、收入分配等,如果后一類議題能夠深挖、做足,其實更有“眼球效應”。
追文體明星,是“兩會”追星現(xiàn)象的一種。就廣義來說,高官、名流、商界精英、知名學者也在“明星”范疇,同樣常被媒體“窮追猛打”。
內地某知名財經媒體日前以“記者手記”的形式把這一現(xiàn)象描述為“‘兩會’冷暖”。以政協(xié)為例,文體明星受追捧自然不在話下,同一會場的不同界別,如農業(yè)組和經濟組對比,前者人氣明顯低于后者。而同一組內差別也大,高官要員、富商名流,常被圍得水泄不通,其他人士則門庭冷落。
追星現(xiàn)象無可厚非,新聞規(guī)律如此。但也應該看到其弊端,一是對明星委員的“過度消費”會影響其參政議政的精力和專注度,二是其他多元化議政聲音表達的輿論空間可能被擠壓。就后一點而言,許多來自基層或冷門領域的“非著名”委員有不少切關民生癢痛的提案,只是乏人問津罷了。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曾在今年初舉行的當地“兩會”上給媒體出了一道題:“我們的媒體如果每一次(兩會)例會期間,都能發(fā)現(xiàn)一位‘蘇珊大媽’,這就是了不起的成績。”這其實是在提醒,媒體不能僅僅把鏡頭、筆對準高級官員和少數知名人士,應該更多地面向基層和普通代表委員。
把這段言論推及全國“兩會”也很合適。與其和劉翔在大會堂外百米競速,倒不如下力氣挖掘幾位能反映“草根”階層訴求的“蘇珊大媽”。民眾樂見的“兩會”應該是,“蘇珊大媽”常有,而伯樂也常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