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第一页,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人民日報:學術丑聞折射制度缺失
2009年03月17日 03:30 來源:人民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最近一段時間,某些高校學術不端和學風失范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浙大公開對“賀海波論文造假事件”進行了處理,賀海波因8篇論文存在剽竊、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被開除出教師隊伍。3月15日,教育部召開加強高等學校學風建設座談會,教育部部長周濟提出要像體育界反興奮劑一樣,敢于對學術不端“下猛藥”。為整治學風,教育部正逐步將學術道德建設納入高校課程,并將把學風表現(xiàn)作為教師考評的重要內容。

  學界向來被視作不染塵俗的象牙塔,學術道德理應為每位學術研究人員所遵循。但令人遺憾的是,如今學界中也有一些人功利思想嚴重,學術丑聞時有發(fā)生。這固然與當前科研評價體系重數(shù)量、輕質量,重短期效應、輕長期積累的取向有關,也還有更深層次的利益驅動。

  近年來,諸多大學為了抬高聲譽,也為在相關評估“數(shù)字”上有更好的表現(xiàn),聘用了一些“學術大腕”來撐“門面”。一些學者、研究人員也出于個人利益考慮,不顧自身時間、精力的限制而多處兼職。這種“不良兼職”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歸根結底是它能給個人和學術機構帶來利益,因此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應在于利益鏈的斷除。

  名和利作為社會客觀存在,本身不具有道德判斷上的意義,但名和利一旦與人們謀取它的思想行為結合起來,便開始成為一個道德范疇。也就是說,名和利是人的客觀需要,追求名和利無可厚非,但怎樣獲取名和利就存在著“當”與“不當”的問題。倘若學術研究不再是一項高尚而嚴謹?shù)氖聵I(yè),而僅僅是獲取個人名利的一種手段,無疑是非正當?shù)摹?/p>

  學風表現(xiàn)將成為教師考評的重要內容,教育部的做法無疑是要從制度上加強學術道德建設,規(guī)范學術行為,維護學術活動的應有規(guī)則,最終保證學者和學術切實發(fā)揮其社會功能。過去,反對學術腐敗,大多是以道德譴責為主,并想當然地以為,防止學術腐敗也應從道德入手。事實證明,效果并不理想。

  從經(jīng)濟學角度看,加大學術腐敗成本,從而使學術腐敗者變得無利可圖以至徹底破產(chǎn),是有效遏制學術腐敗的治本之策。對于學術腐敗者如果只是取消資格,解除合同,追繳相關經(jīng)費,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處罰不應該只是“補損”,而應該體現(xiàn)懲罰性,這樣才有威懾力。有腐必究,嚴懲不貸,才是真正遏制學術腐敗現(xiàn)象的得力措施。

  學術腐敗不是一種孤立的社會現(xiàn)象,學術腐敗的產(chǎn)生與當前學術成果評估上的重量不重質、用人制度上的急功近利以及學術規(guī)范的缺失有很大的關系。依現(xiàn)時的國情,防止學術腐敗,不能囿于學術規(guī)范自身的變革,還需輔以相關的配套改革,才能徹底革除根深蒂固的功利意識,最終還學界以清凈。(郭立場)

【編輯:唐偉杰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關于我們】-About us 】- 聯(lián)系我們】-廣告服務】-供稿服務】-【法律聲明】-【招聘信息】-【網(wǎng)站地圖】-【留言反饋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