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艙后任務是什么
取回固體潤滑材料實驗樣品
“神舟七號”將進行兩項重要的太空科學實驗。從航天員操作角度而言,釋放伴飛小衛(wèi)星,航天員只須在艙內操作指令即可;而材料外層空間暴露實驗,則須航天員出艙后,于返回進艙前取回固體潤滑材料實驗樣品。
據(jù)透露,這項艙外實驗是關于固體潤滑材料和太陽電池薄膜材料在外層空間暴露下的性能變化及其失效破壞機制的研究,目的是推動中國新材料、環(huán)保等高科技產業(yè)的技術進步。 這些實驗材料將在微重力、真空、熱輻射等環(huán)境下經受長達43.5小時的考驗。
每秒行走七八公里
宇航員踏入太空后將以手代腳
航天員一旦踏入太空,將以“嘆為觀止”的速度行走,因為他的速度可以和神舟七號同步,如果“神七”的飛行速度和“神六”相當,相對于地球來說,宇航員太空行走時速就會達到2.8萬公里,相當于每秒走出七八公里。
所謂的“太空行走”,實際上是航天員出艙活動,太空實則無路可走,所以太空行走主要不是靠腳,而是用手。宇航員出艙拿實驗材料的時候,是抓著特定的把手前行,并不是“拽著繩子跑”。
氣閘艙
凡有執(zhí)行出艙活動任務的載人航天器,必須設置氣閘艙。氣閘艙是一種特設的專用小艙室,可供兩名航天員同時在里面穿、脫航天服。“神七”的軌道艙中,就是比“神六”多設計了這樣一個“夾層”。
氣閘艙的主要特點是有內、外兩扇門,內閘門與座艙相通,外閘門與太空相通。航天員在出艙前,先在外閘門關閉的情況下打開內閘門。等進入氣閘艙,穿好航天服后,再關閉內閘門,以防止座艙中的空氣外泄。
艙外航天服
艙外航天服比艙內航天服設計與功能都要更為復雜,儼然是個小衛(wèi)星,具備獨立的運作系統(tǒng),以保證航天員離開太空船也能有氣、液、電的供給,以維持生存、工作和通訊需要。
艙外服的外層防護材料具備防輻射、防紫外線、抗驟冷、抗驟熱等功能。我國自主設計的艙外航天服“飛天號”可以在-120℃至120℃溫度范圍內具有足夠的柔韌性,又具有耐太空輻射和宇宙漂浮顆粒物等侵害的特殊性能。此次一同出戰(zhàn)的除了一套“飛天號”,還有從俄羅斯進口的“海鷹號”。
據(jù)專家介紹,兩名航天員前后可能要花40個小時,才能把兩套航天服組裝起來,其中包括擰螺釘、裝密封圈、密封檢漏到最后報告地面“可以出艙”等步驟。之所以不能在地面組裝好帶上飛船,是因為氣閘艙沒那么大的地方,高度無法容納。
硬件
安全帶和限制器
安全繩索的作用大致有二:在早年或初期太空行走時,要用一根由多條管道組成的“臍帶”,從母航天器中伸出,連接到航天服上,通過“臍帶”輸送氧氣、壓力、冷卻水和電力;另一個用處則相當于登山運動員的安全繩索,一旦有意外狀況發(fā)生,留守氣閘艙的宇航員可以將出艙的隊友“扯”回來。
太空工具
太空工具可輔助航天員完成太空行走中的各項任務。
載人機動裝置
安全帶的長度有限,一般在十幾米,太長容易扭曲、打結甚至斷裂,所以使用安全帶的航天員,只能在母航天器附近活動;而載人機動裝置能攜帶相當量的高壓氮氣,可以讓航天員到達距離航天器百米遠的地方活動。除了“太空摩托艇”外,還有“飛行座椅”。
工具
三人同行配置最優(yōu)
空間站通常應在有三名航天員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太空行走,其中兩名航天員同時進入氣閘艙以便相互照應,另一名航天員留在空間站內負責操縱和監(jiān)測系統(tǒng),并檢查在太空行走的航天員情況,以便出現(xiàn)安全問題時,及時采取救護措施,幫助他們返回空間站。
吸氧排氮按部就班
位于軌道艙中的兩名宇航員互相協(xié)助穿好航天服,在換衣檢測完畢后,先泄壓,然后打開艙門。但最終“走”出艙門的卻只是其中一人,因為另外一人必須留守在艙內,協(xié)助隊友出艙、入艙。若有突發(fā)情況,留守者還要通過安全繩將出艙隊友拽回來。
出艙前,航天員必須在氣閘艙內完成吸入純氧、呼出氮氣的程序,目的是預防減壓病。
飲水進食排泄不愁
為了方便航天員的出艙活動,航天器的里外都安裝了一些扶手,航天員可用手握住一個一個扶手來回移動身體,抵達目的地取回固體潤滑材料試驗樣品后返回。
航天員出艙時間如果比較長,航天服內還配備了飲水、進食、甚至小型排泄系統(tǒng)。
關門復壓任務完成
航天員回到軌道艙后,關閉艙門;嘏摵,首先進行艙外航天服漏檢,檢漏沒有發(fā)現(xiàn)異常問題后,軌道艙開始復壓,艙外航天服則開始增壓,待到軌道艙與艙外航天服壓力平衡后,航天員才能脫掉艙外航天服。
出艙
出艙三步
第一步
、龠M入軌道艙
第27圈(出艙前3小時),兩名航天員進入軌道艙(另一人留在返回艙),關閉返回艙艙門。
、 穿艙外航天服
第28圈,兩名航天員進入軌道艙后,互相協(xié)助穿好航天服,同時充分吸氧。經測試后,開始排空艙內和航天服中的氮氣,形成純氧環(huán)境。
、 泄壓開門
第29圈,出艙時,先將軌道艙泄壓到2KPa,與飛船外的真空狀態(tài)保持一致,兩名航天員合作打開艙門。
第二步
、佟帮w天”
“飛天”航天員(穿國產艙外航天服并攜帶電臍帶,電臍帶為艙外航天服提供電和有線通信)出艙。
、诨顒
航天員借助艙外活動扶手、栓系固定裝置等沿軌道艙外壁I象限向前端框移動,到達后返回,向軌道艙外壁IV象限移動,并取回固體潤滑材料試驗樣品。
、劭茖W實驗
用CCD立體相機近距離為“神七”拍照。照片展現(xiàn)“神七”高速運行的獨特景致。航天員還進行擰螺釘、設備安裝等操作。
第三步
①回艙
航天員回到軌道艙后,關閉艙門。
、趶蛪
航天員進行艙外航天服漏檢,檢漏合格后,軌道艙開始復壓到40KPa,待艙載氧瓶給艙外航天服增壓至80KPa后,軌道艙復壓到91KPa的正常壓力。
、勖撆撏夂教旆
第30圈,航天員脫掉艙外航天服。
④ 5個氣囊
航天員從艙外回到軌道艙后,5個復壓氣瓶用于恢復艙內的氣壓用。
艙外航天服
頭盔 頭盔殼用高強度聚碳酸酯制成,有減震、隔熱、消聲、通風和供氧的功能;面窗有過濾紫外線的作用,以保護眼睛。
服裝 服裝由多層組成。最里面的一層是液冷服,用于帶走身體發(fā)出的多余熱量;第二層是加壓服,有3層,內層用有通風管的尼龍制成,中層與外層之間充氣,外層用涂氯丁橡膠的尼龍制成,以維持服裝內的氣體壓力;第三層是限制服,其作用是限制加壓服向外膨脹;第四層是防熱服,也有多層;最外層是服裝外套,由涂鋁薄膜制成,除防熱外,還起著防磨損、防燃燒、防微流星和空間碎片的作用。
手套 通過有全密封性的腕圈與服裝連接。手套按航天員手的大小定制,手指部分有波紋結構,便于操作,同時要求保證航天員觸覺敏感。
太空背包 內裝環(huán)控生保系統(tǒng),與艙外航天服一起,實際上構成一個微型載人航天器,保證航天員能在開放的太空中生存與執(zhí)行任務。
環(huán)控生保系統(tǒng)由供氧裝置、空氣再生系統(tǒng)、溫度控制系統(tǒng)、監(jiān)測系統(tǒng)和無線電通信系統(tǒng)等組成,其功能是向航天服內輸送氧氣和冷卻水,維持航天服內的壓力和溫度,實施通風、散熱,以及為航天員提供與載人航天器或地面之間的通信。
靴子 靴子有加壓靴和外套靴兩層。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