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效應改變政治生態(tài)
從政府網站網絡功能建設的角度來看,網絡進入中國政治領域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運用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使黨和政府的機構及部門“上網”,在網絡上逐步實現黨、政府向社會的信息公開;第二階段,擴展黨和政府的網絡功能,改善管理服務,提高工作效率;第三階段,在網絡上實現黨、政府與社會之間的信息互通,逐步在網絡上賦予公民參政議政的可能和條件。網絡產生的正面效應正在改變著政治生態(tài)。
網絡推動公民參與政治
實行真正民主制度的政府是在必要的制度供給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和借助各種條件實現普遍的有深度的參與。對于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國家,政府運用網絡技術致力于遠程民主的建設更具有重要而長遠的意義。網絡可以廣泛地、有效率地傳播與交流信息,集中民智,使決策真正建立在科學、民主的基礎之上。遠程民主的目標是要實現人們在家里或在社區(qū)內就可以獲取信息、參與討論和決策過程。
我國近年來一直努力嘗試在一些發(fā)達地區(qū)開辟可供公民、人大代表進行討論和協商的電子空間。早在2000年,深圳市人大在召開人代會期間,市民就可以登錄市人大網站聽政府工作報告,直接向人代會提交電子建議,群眾將其稱之為沒有圍墻的人代會。2004年上海市開通了專門為市人大代表和在滬全國人大代表設計、建設的人大代表網。目的是能夠在一個廣闊的范圍內,加強代表與代表之間、選民與代表之間的聯系。近年來,每年的全國“兩會”都倍受網友關注,溫家寶總理已連續(xù)三年在全國“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深情回答網友提問,百姓對國事的關心,也深深地感動了總理和許多領導干部。今年以來,廣大中國網民在與自然災害抗爭、與國內外反華勢力展開斗爭、主張社會正義、為政府出謀劃策等方面的突出表現,彰顯出網民對于國家事務積極而重要的政治參與。
網絡是黨政機關實行廉政建設的輔助工具
網絡時代中國共產黨需要通過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傳媒力量宣傳黨和政府的政策主張。黨要通過大量的正面輿論引導,澄清意識形態(tài)領域內的大是大非問題,回答當今世界和本國在各個領域發(fā)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根據2005年修訂的《上海市領導干部報告?zhèn)人重大事項的實施辦法》,將整合開發(fā)市級“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在線申報系統(tǒng)”,申報的內容除了規(guī)定的事項外,各部門單位可根據實際情增加有關申報事項,例如,收受現金、支付憑證和有價證券、企業(yè)兼職、申領因私護照、子女出國留學、購買轎車等事項。網絡舉報已成為“全天候的反腐利器”,去年,中紀委監(jiān)察部已經開通了網上舉報,全國各級黨的紀檢機關以及政府的監(jiān)察部門都在網絡上設置了專門的舉報系統(tǒng),通過網上舉報來獲取有關的信息,以新的渠道來進一步疏通信訪舉報。
通過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已經成為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一種主要形式
2005年10月1日中國政府網運行以來,一直吸引著全球各地的目光,被海內外輿論界認為是中國政府管理方式的一個創(chuàng)新。中國政府網站不僅公布了巨量而復雜的政府機構的信息(重大決策部署、行政法規(guī)、規(guī)范性文件等),提供了所有部委和省級政府網站的鏈接,而且還把直播間設進了中南海,對國務院會議進行了全程現場直播,無數網民實時看到了國務院重要會議的進程。這有助于改變政府與公眾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對推進政府政務公開,建立陽光政府,便于公眾知情、參與和監(jiān)督,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經在2007年1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通過,并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通過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已經成為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一種主要形式。網絡不僅為人民群眾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了便利,而且有助于提供優(yōu)質的政府服務,例如,國內不少政府部門已利用政務信息系統(tǒng)為公民、企業(yè)提供全天候的、無縫化管理服務;實行網絡化城市管理;實現上下級政府及其部門之間信息系統(tǒng)的互聯互通;實行經濟監(jiān)督等。
網絡通過對周圍環(huán)境的監(jiān)測,就危害社會的征兆預先向社會和政府發(fā)出警告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變革,利益多元化發(fā)展趨勢使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不斷增加。在信息社會中,人們對于社會公平的敏感度和要求也在提高。如果對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的觀察和反應能力的滯后,就會造成矛盾的堆積或激化。網絡由于提供給公民廣闊的表達空間,網絡媒體可以針對公民在網上的憤怒言論,發(fā)揮疏導、溝通、潤滑功能,加強雙方的互相信任和理解。
同時,公民的網絡參與行為可以降低由于參與渠道不足而導致制度外參與行為增多的可能性。黨和政府也可以通過利用網絡平臺進一步了解社情民意,把握社會的運行狀態(tài)。記者的深度采訪和調查、網民的意愿表達,都可以推進政府了解問題真相,打破信息封鎖,加快決策進程。作為社會的雷達,網絡通過對周圍環(huán)境的監(jiān)測,就危害社會的征兆預先向社會和政府發(fā)出的警告,這種預警機能對于構建穩(wěn)定、和諧的社會政治局面會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網絡可以提升我國軟實力
當今世界,一些信息強國充分利用互聯網的開放性、廉價性和影響的廣泛性,跨越國界大范圍地傳播本國的文化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制度形態(tài),同時貶低和動搖其他國家人民的信念和社會政治制度,甚至煽動人們對執(zhí)政者的不滿情緒。這使包括中國在內的發(fā)展中國家的執(zhí)政黨在保持本國的政治獨立、人民的政治信仰和文化的獨立性方面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
中國將在21世紀為世界的文明發(fā)展與進步做出更為重要的貢獻,互聯網也將在新世紀的文化傳播和信息交流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網絡的控制權和自主權對于中國而言,是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的資源。近年來我國的信息技術有了跨越性的發(fā)展,我國已建立起以中文為載體的信息網絡,開發(fā)、引進和使用了一批先進的網絡傳播技術(硬件和軟件),這有助于構建有中國時代特色的文化思想和信息平臺,有助于弘揚東方民族文化和中國主流文化,以建立起中國的文化高地。 (袁 峰)
(作者為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鏈接
國外專家的網絡政治觀點
美國學者凱斯·桑斯坦在評估網絡作為一種民主技術時,認為,“從民主的立場來看,因特網是利大于弊。在大多數方面,情況會變得更好而不是更壞。懷舊和悲觀確實是沒有意義的。但提出這一點卻是有意義的,即在考慮新的傳播技術時,我們應保持應有的民主觀念!
美國政治傳播學教授W·蘭斯·班尼特認為:“如果年輕人打算回歸政治的話,那么,新的交互式的媒體就應該提供更豐富的、有利于參與的視覺材料。當然,如果政治領袖能與年輕人交談的話,會更加有用。但是,在大多數選舉事件的宣傳中,為年輕公民提供的信息很少,要么是因為覺得與他們打交道很難,要么是覺得他們很少關心政治,因而他們的參與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也可能是兩者兼而有之!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