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拉姆·謝馬利和莫舍·菲斯特與以色列同齡,在今年迎來60歲生日。
他們在相距不到60公里的兩地長大,卻生活在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只因為謝馬利是巴勒斯坦人,而菲斯特是猶太人。
依照猶太歷,以色列將在8日迎來建國60周年的紀念日,那一天是菲斯特期盼的光榮與驕傲之日,卻是觸動謝馬利傷痛回憶的悲傷時候。
回家/外逃
以色列在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國。因為這一天的到來,世界各地的不少猶太人能夠移民至以色列,回到祖先生活的故鄉(xiāng),而數(shù)十萬原來定居猶太人控制范圍的巴勒斯坦人卻不得不逃離家園,淪為難民。
在60年前4月的一個晚上,謝馬利躺在媽媽的懷抱中離開了自己的出生地雅法。那是《圣經(jīng)》中提到的地名,歷史上數(shù)百年是一個繁榮的阿拉伯港口,如今是以色列城市特拉維夫的高檔社區(qū)。
謝馬利隨母親離開雅法之時,菲斯特尚未出生。菲斯特的父親是一名德國農(nóng)場工人,在德國納粹掌權(quán)時逃往當時英國控制的巴勒斯坦地區(qū),那里有猶太人的集體農(nóng)場。待到菲斯特誕生時,父親已經(jīng)身在成立不久的以色列國土之上。
以色列宣布建國第二天凌晨,就與阿拉伯國家陷入戰(zhàn)爭,即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戰(zhàn)爭以阿拉伯國家失敗告終,以色列從中獲得更多領(lǐng)土,但近70萬巴勒斯坦人卻因此被逐出家園,淪為難民。
建國以來,以色列一直鼓勵移民,如今全國人口700多萬,其中大部分是猶太人,阿拉伯公民占20%。以色列政府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到2006年,僅中東地區(qū)就有超過76萬猶太人移民往以色列,其中40%在以色列建國3年內(nèi)移民。
菲斯特的家在離特拉維夫不遠的城鎮(zhèn)雷霍沃特,寬敞的公寓明亮通風。在他看來,無論雅法還是以色列的其他城鎮(zhèn),都是猶太人的家,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領(lǐng)土。
在謝馬利的心中,真正的家還是自己的出生地,盡管那里已經(jīng)成為以色列的領(lǐng)土。在位于加沙的燈光昏暗的辦公室里,謝馬利告訴路透社記者麗貝卡·哈里森:“我不知道什么時候、用何種方法,但總有一天我會回到我們在雅法的家!
因為戰(zhàn)爭淪為難民的巴勒斯坦人難忘自己的家,F(xiàn)年70歲的薩法阿在1948年逃離位于雅法的家。盡管如今身處加沙難民營,薩法阿仍然保留著雅法的家門鑰匙!拔覀兏嬖V孩子,總有一天會回到雅法,回到故鄉(xiāng),”她說:“我們留著老房子的鑰匙和文件,能證明我們的產(chǎn)權(quán)。”
公民/難民
在菲斯特看來,以色列建國60周年是件值得慶祝的事,不少以色列公民都計劃在這一天擺酒設(shè)宴。對謝馬利而言,以色列封鎖之下的加沙居民生計艱難,難民處境令人難忘。
隨父母離家之后,謝馬利一家和他們的鄰居搭上一輛擁擠的卡車,逃往猶太人控制范圍之外的加沙。最初抵達那里的時候,因為父母尚未覓得住處,剛出生不久的謝馬利和3個哥哥夜晚就睡在海邊的沙灘上。
謝馬利的少年時光在難民營度過。在聯(lián)合國于當?shù)貏?chuàng)辦的一所難民學校里,謝馬利學到修車的手藝,如今在加沙地帶擁有一個修車行。專心打理生意的謝馬利有意回避政治與暴力,但談到以色列卻難掩心中的不滿,認為以色列人“偷了”自己的土地。他說:“最糟的是沒有自由。”
過去,謝馬利經(jīng)常往返于特拉維夫和加沙之間,到以色列找些汽車零件。去年6月,哈馬斯掌握加沙,以色列加緊對當?shù)氐能娛、?jīng)濟封鎖,謝馬利自此再也沒有離開過加沙。如今,他的修車行生意艱難,車庫里空空如也。
菲斯特也修車,不過他修的是坦克車。
作為以色列公民,菲斯特不到20歲就依照義務(wù)兵役制參軍,在1967年爆發(fā)的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首次參加戰(zhàn)斗。
六天的戰(zhàn)爭中,以色列占領(lǐng)了加沙地帶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舊城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里土地,戰(zhàn)爭中有100萬阿拉伯人逃離家園,淪為難民。
退役之前,菲斯特4次參戰(zhàn),他的3個兒子也全都上過戰(zhàn)場。他和巴勒斯坦人鮮有接觸,只到過加沙4次,其中3次以軍人身份前往。
如今,菲斯特是一家電器店老板,有關(guān)戰(zhàn)爭的回憶似乎已經(jīng)遠去,特別是近來針對以色列人的自殺式炸彈襲擊明顯減少。在有玫瑰花束點綴的起居室里,身著短褲、T恤衫的菲斯特甚至認為,交通事故對以色列人的生命威脅更大。
“你知道有多少人在車禍中受傷嗎?”他說:“暴力沖突是個問題,但以色列司機更成問題。”
驕傲/悲痛
對于巴以局勢前景,并非所有以色列人都如同菲斯特一樣樂觀。當以色列為建國60年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時,這個地區(qū)持續(xù)不斷的暴力沖突卻令人痛心,這段悲痛回憶并不專屬于巴勒斯坦人。
一些年事已高的以色列人經(jīng)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納粹種族清洗政策的幸存者。在他們看來,以色列能夠建國已足夠令人驕傲。
杰克·漢德利是一名希臘籍猶太人,他15歲時被關(guān)進奧斯維辛集中營,在戰(zhàn)后移民以色列。他說:“很多很多年以來,我們猶太人沒有祖國,最后我們在2000多年后有了祖國,不再有人說:你是猶太人、滾出去!
成立60年來,以色列在經(jīng)濟、軍事、文化和社會福利等各個領(lǐng)域都取得傲人成就。但正如美聯(lián)社記者約瑟夫·費德曼報道指出,“沖突從來沒有遠離”以色列。
安全在以色列仍然是頭等大事。在那里,幾乎每個商店都安裝有金屬探測器,不少公共汽車站配有防火箭掩體,每個學校都有武裝保衛(wèi),而義務(wù)兵役制適用于所有以色列成年男女。
澳大利亞籍的羅思夫婦早年攜子女移民至以色列。他們曾經(jīng)開玩笑說,如果巴以沖突持續(xù)不斷,“等兒子們到了服兵役的年齡,我們就把他們藏到壁櫥里”。令羅思夫婦意外的是,他們的女兒最終成為這場地區(qū)沖突的犧牲品,7年前在一次自殺式炸彈襲擊中身亡。
自2000年以來,已經(jīng)有1100多名以色列人和4800多名巴勒斯坦人在雙方?jīng)_突中喪生。
在謝馬利看來,以色列建國以來的歷史是“60年的暴力,60年的傷痛”。他說:“以色列60歲了,這段時間里,無論他們還是我們都沒有機會安睡!(袁原)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