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東京十月五日電 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近期出訪中韓兩國的日程正式公布后,日本各大媒體今天紛紛就此發(fā)表社論和評論,期望以此為契機,改善因前首相小泉連續(xù)參拜靖國神社而惡化多年的日本與鄰國之間的關系。
《朝日新聞》以《首相前往中韓如何重建信賴》為題發(fā)表的社論指出,長期斷絕的與中國、韓國之間的領導人會談總算得以再開,日本的首相已經有五年沒能訪問北京,一年多沒能訪問首爾。日本與中韓兩國在投資、貿易、文化、觀光等領域已有緊密關系,然而由于小泉前首相反復參拜靖國神社,造成了領導人無法相會的異常事態(tài)。我們歡迎以日本首相更迭的契機作為新的出發(fā)點。社論認為,小泉時代的異常狀態(tài)對三國都造成了很大損失,如今安倍首相選擇中韓為其就任后最先出訪的國家,包含了改善相互關系的意愿,中韓兩國也接受了這一信息。社論并對安倍上臺后的首次鄰國之旅提出兩點期待:其一為在領導人層面上確認三國之間在東亞穩(wěn)定和繁榮方面的共同利益和責任。其二為安倍首相應明確表示將繼承日本政府對于歷史問題的認識。
《讀賣新聞》就此發(fā)表的社論認為,日本與中韓兩國領導人的對話,對于地區(qū)的和平與繁榮是不可或缺的。日本若放置與鄰國中國和韓國之間的傾軋對立狀態(tài),在展開亞洲外交戰(zhàn)略方面便難以有效應對。而包括美國和東盟各國在內,也認為日本與中國關系的澀滯不利于地區(qū)的穩(wěn)定。安倍首相選擇中韓為其就任后的首訪地,應該是基于上述情況的考慮。社論并認為,安倍首相從自民黨總裁選舉以來,一直采取回避就參拜靖國神社問題明確表態(tài)的“曖昧戰(zhàn)術”,不過,他在國會答辯中表明將繼承對過去殖民統(tǒng)治和侵略進行深刻反省的村山談話精神,并表示對過去那場戰(zhàn)爭“給國內外造成重大傷害的事實應坦率地反省”,這些發(fā)言或可視為對中方作出的某種姿態(tài)。此次領導人對話重開,能否由此消除成為日中、日韓關系障礙的靖國神社問題,還有待觀望。
《日本經濟新聞》社論希望通過此次安倍的鄰國之旅,能夠構筑面向未來的相互關系。社論認為,領導人會談本身并不是目的,重要的在于會談的內容。相信安倍首相能夠考慮到以往的情況,在其“主張型外交”的內涵中,不僅僅是自我主張,而是意味著能夠有助于地區(qū)和世界的穩(wěn)定。